何大清站在重庆新公司的窗前,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却又带着战时紧张节奏的人群,心中五味杂陈。刚从广州历经艰险转移至此,一切都还未安定下来,可他深知,在这抗战的艰难时期,容不得片刻喘息。
仓库里,员工们正忙碌地整理从广州运来的货物。这些物资历经波折,承载着佳兴公司的希望。王泽匆匆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一叠文件:“何总,这是重庆这边的市场调研报告,和我们在广州时大不一样。”
何大清接过报告,仔细翻阅。重庆作为大后方,汇聚了大量内迁的工厂、机关和人口,物资需求极为旺盛,但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各类商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都在争夺这有限的资源。
“我们得尽快调整业务策略。”何大清沉思片刻后说道,“重庆这边工业基础薄弱,很多工业原材料都依赖进口或从其他地区转运。我们可以利用之前积累的贸易渠道,优先开展原材料贸易。”
王泽点头表示赞同:“我听说不少内迁工厂因为原材料短缺,生产都受到了影响。我们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肯定能打开局面。不过,运输还是个大难题,这边的交通状况也很复杂。”
这时,敲门声响起,何大清的母亲刘云端着茶水走进来:“大清,你们忙了半天,喝口茶歇一歇。”看到母亲,何大清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妈,您别忙活了,这些事让下人做就行。”
刘云笑着说:“我闲着也是闲着,而且我也想多了解了解公司的情况。你们刚才说运输难,我听隔壁的李大爷说,最近有一些民间的运输队在组织起来,专门跑一些偏僻的路线,避开日军的封锁。”
何大清眼睛一亮:“妈,您这消息太有用了!王泽,你立刻去打听一下这些运输队的情况,看看能不能和他们合作。”
随后的日子里,何大清带着团队四处奔波。他们拜访当地的商会,与工厂老板洽谈合作,努力在重庆的商业圈中站稳脚跟。何大清的妻子吴珊珊也没闲着,她一边照顾年幼的何雨柱,一边帮忙处理公司的一些内务,比如员工的生活安排等。
在一次商会举办的交流活动中,何大清结识了一位名叫林浩的商人。林浩在重庆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纺织厂,正为棉花等原材料发愁。两人相谈甚欢,何大清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合作机会。
“林老板,我们佳兴公司在贸易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渠道,完全可以为贵厂提供稳定的棉花供应。”何大清诚恳地说道。
林浩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何老板,要是真能如此,那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只是这运输路途遥远,风险太大……”
何大清笑着说:“林老板放心,运输的问题我们已经在想办法解决。而且,我们可以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证价格合理,质量上乘。”
经过一番谈判,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这是佳兴公司在重庆的第一笔重要业务,何大清深知其意义重大。回到公司后,他立刻组织团队制定详细的供应计划。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就在准备第一批棉花运输时,合作的运输队突然传来消息,他们的一条重要运输路线被当地的一股土匪势力盯上了,运输安全无法保障。
何大清皱起眉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阻碍。他召集佳兴行动队的骨干们商议对策:“大家说说,我们该怎么办?这条运输线对我们和林老板的合作至关重要。”
唐舟沉思片刻后说:“何总,要不我们派一部分行动队队员跟着运输队,和土匪正面交锋?我们的队员都经过严格训练,有能力保护货物安全。”
王泽却摇了摇头:“这样太冒险了,土匪熟悉当地地形,我们贸然行动,很可能会陷入被动。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派人去和土匪谈判,了解他们的诉求,看看能不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
何大清权衡再三,决定采纳王泽的建议。他挑选了几名经验丰富、善于沟通的队员,带着一些礼物前往土匪盘踞的山寨。队员们见到土匪头目后,表明来意,递上礼物,并承诺只要土匪不干扰运输,佳兴公司愿意定期给予一定的报酬。
土匪头目起初态度强硬,但在队员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又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最终松了口,同意不再骚扰运输队。
第一批棉花顺利运抵林浩的纺织厂,林浩对佳兴公司的办事能力赞不绝口,当即表示要扩大合作规模。何大清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他知道,佳兴公司在重庆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随着业务的逐步开展,何大清开始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他在重庆购置了土地,计划建立自己的仓库和加工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活动,为抗战募捐物资,救助难民,佳兴公司的名声在重庆渐渐传开,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何大清与吴珊珊坐在院子里,看着何雨柱在一旁玩耍。吴珊珊轻声说:“大清,来到重庆后,感觉一切都在慢慢好起来。”
何大清握住吴珊珊的手:“是啊,虽然过程艰难,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佳兴公司一定能在重庆发展壮大,为抗战胜利贡献更多的力量。”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坚定的画面,仿佛在预示着佳兴公司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