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无尘仙师 > 019、双柳

019、双柳

    尘烟散去。

    一老一少怔立坟前。

    老妪依然拄着手杖,少年依旧提着灯笼。

    就连那猴子似乎也被震住了,趴在少年肩上缩头缩脑,瞪着惊恐不安的大眼。

    眼见对方随便两手便先后破了小鬼的灯笼阵与自己的蚕丝阵,老妪知道遇上了高人。

    可她不知道的是,若非那首纠缠了她一辈子的幽婉小曲,此刻损失的怕就不是几把蚕丝了。

    此时,气定神闲的青年公子对一老一少宛如视而不见。

    他的视线落在那块“墓碑”上。

    灯笼映照下,坟前一块造型别致的墓碑寒光瘆人。

    原来那“墓碑”既非石块,亦非木片,而是一把长约三尺,宽有九寸的阔口巨刃。

    在这奇特的“墓碑”上,赫然以鲜血写着“陇右王氏不肖子孙”八个大字。

    只不过,此刻那碑文血迹已干,略显暗沉。

    李昧掩嘴一阵咳嗽,然后问那老妪:“敢问足下,与陇右王氏有何渊源?”

    老妪注视李昧片刻,缓缓开口道:“渊源太深,一言难尽。不过,这渊源今日总算了结。”

    “因为砌了这坟,立了此碑?”

    “不,是因为我终于杀了他家一位子孙,从此恩怨两清。”老妪恶狠狠道。

    “人是你杀的?”

    虽然打不过,但老妪倒是非常硬气,“对,包括大殿门口那几个,都是我杀的。”她说。

    “他们又是什么人?”

    “问这么多,你又是什么人?官差?”

    “不是。”

    “哈哈,青峰山的?除了青峰山的人,我不知道还有谁像这么爱管闲事。”

    “没错,我碰巧正是一名青峰道士。”

    “不穿道袍的道士。”老妪又把李昧从头到脚一番打量,“青衣卫?”

    李昧摇摇头。

    “哼,我想你也不是。青衣卫早已解散,剩下几个喽啰,听说也不再替朝廷卖命。”老妪人老脾气可不小,刚败一阵,说话依然够刺,“算了,我跟青峰山倒也没什么过节,犯不着得罪你。实话告诉你吧,我今天杀的这些,全是赵狗。”她毫不示弱地说。

    “赵国人?”

    “没错。赵国军人。不过,虽然他们全都该死,但若不是跟这位王家人一起,我还懒得对这些家伙动手。”老妪满是不屑地撇了撇嘴,“区区小卒,他们还不配。”

    李昧看得清楚,听得明白,约莫已知道是怎么回事。

    与颍川邢氏一样,陇右王氏亦为影响巨大的名门世家。自八王兵乱,晋庭东迁,王氏族人大多迁往了江淮一带。不过,也有部分族人留了下来,甚至有的还做了胡赵之臣。

    此刻躺在土堆里的,显然便是留居故土,效忠邺城的王氏子弟。

    对面前这老妪与陇右王氏的历史恩怨,李昧略有所闻。此刻想也没想,便随口道:“没想那百世盛名的陇右王氏,今日竟不如养蚕之家守得义节。”

    听得此言,老妪脸上也少了些敌意,问:“你知道老身是谁?”

    “跟陇右王氏有累世之仇,又养了只凶悍小鬼的,除了蚕山涂婆,我想不起还有什么人。”

    “没错,老身正是蚕山涂婆。”老妪点了点头,嘿嘿笑道,“早年王家仗势欺人,霸我蚕山,毁我桑巢,此仇虽过百年,仍是刻骨铭心。”

    “再则,如今各为其主,这王家子弟甘为赵人驱驰,撞我手上,便断无活着离开的可能。将其掩埋,不过是看他身为王氏子孙,不该暴尸荒野罢了。”

    “算你还有点良知。”

    “阁下说笑了。这年月,‘良知’二字,价值几何。”

    李昧听得一怔,咳嗽两声,又问:“这么说,足下如今已身侍晋室?”

    蚕山涂婆倒不含糊,爽快应道:“幸为宜城侯门下幕宾。”

    “此番入境,你应该还带了些手下过来吧?”

    “没错,咱们此来,本与大盛无扰。赵国使臣挑动盛晋纷争,实属可恶。但他这属下,更是借机穿越边境,贿赂晋臣,鼓动边军作乱。我来,就是惩办此贼。”

    “你们不是来刺杀赵使的?”

    “刺杀赵使?哈哈哈哈,那岂不正称了某些人的心。宜城侯可不会这般没脑子。”

    “你口中贼子,莫非就是这墓中之人?”

    “没错。他便是此次赵国使团之参军副使。哼,不瞒你说,那盛都城内,自然也少不了晋家耳目。那赵使一行方入大盛境内,我们便已知晓。只是没料他们竟快了一步,已借由贵国边境小道潜入我南方诸郡,贿赂我方守将,诱其反叛。我急急赶来,方在其返程途中将他截住。”

    怕李昧不信,涂婆还进一步阐明:“你既是青峰山的人,我也不怕直说,这赵国副使所携密信此刻已被我收缴,罪证确凿。此事我们未怪责贵国,就算不错了。”

    李昧虽听得暗自心惊,但对涂婆此话却并不怀疑。

    此地本就临近晋国南漳边境,由此向南山高路险,通行不便,历来便非交流之道,但却是亡命之徒偷越边界贩运私货的捷径。

    “那你另派人去尾随赵使车驾,却又是为何?”李昧又问。

    “没错,我们确是分了两路行动。不过,他们只负责跟踪,却不会动手。”涂婆说。

    但她忽然意识到不对,“咦,你怎知我另有一队人手?”

    李昧本不想将她那拨人马已全数遇害的消息告诉她,但想了想,还是对她说:“实不相瞒,数日前我刚好撞见过你那几名手下。很遗憾,他们怕是难以再履行其使命了。”

    “他们怎么啦?”涂婆有些意外。

    “全死了。”

    “不可能。”涂婆一声暴吼,“就凭那几十名使团护卫?”

    “信与不信在你。”李昧毫不在意地说,“你就是在这山沟里猫得太久,不知外面消息。如今各处都在议论此事。赵使遭晋国刺客行刺,双方当街血战,无一人幸存。”

    “赵使遇刺?”涂婆越听越慌,“不可能。那队人是由我一名弟子带队,不可能胡来。”

    “很遗憾,双方交战当夜,我正好在场。”

    “这,这怎么可能。再说了,就凭那几十名只会看家护院的赵狗,能杀掉我的人?”蚕山涂婆忽然脸色一变,“等等,莫非动手的人就是你?”

    随着这声质问,她身边小鬼迅速做出反应,本就矮小的身子缩得更小,做出攻击姿势。

    李昧双手背在身后,笑了笑,“不是我。”

    “不是就好。”蚕山涂婆吁了口气,稍稍放松了戒备,“唉,此事怎会走到如此地步。”

    “这件事其实也不难理解。只是你们棋差一着而已。”

    “怎讲?”

    “你们自以为计划周密,处处小心,不料却早已掉进了人家的算计。”

    “嗐,其实我不该怀疑你。想你也没必要拿此话诓我。”涂婆忽然变得十分颓唐,“阁下相貌堂堂,一看就非寻常之人。”她一双眼睛上下打量着李昧,“不知可否告知阁下姓名?”

    “小道李昧。”

    “无尘子?”蚕山涂婆似乎吃了一惊,“你便是那李仙师?”

    “正是。”

    “我虽远在江淮,却也久仰顾延太师之名。听闻顾延太师当年指腹收徒,无尘子御赐道号,传为佳话。不过,自你师兄回山担任教首之后,对你却多有约束。据说他曾明令要求你终身不得牵涉朝政与教务。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李昧苦涩地笑了笑道。

    “好,既然如此,我今虽在大盛境内杀了几个人,想你应该不会加以罪责吧?”

    李昧低头略作思索,“滥杀无辜,天理不容,这跟我是不是朝廷的人恐怕并没多大关系。”

    涂婆马上争辩道:“我刚才说了,此间所杀皆为军人。晋赵连年交兵,我这么做有何过错?”

    李昧一想也对。

    他面露苦笑,轻轻点了点头。

    蚕山涂婆此时已看出对面的青峰道士对自己并无敌意,于是稍感宽心。

    但为免夜长梦多,却也不敢久留。

    他瞅了瞅李昧身后两名童子,忽然伸手拽住身旁少年,一把拍掉其手里灯笼,叫了声:“幸会,告辞。”随后两条身影双双蹿起,瞬间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公子,他们跑啦。”

    远远躲在后面,已跟青伶俩看了半天好戏的丙儿这时叫了声。

    “我知道。”李昧公子轻轻咳了两声道。

    “公子没打算抓她?”

    “没有。”

    “哦,我以为公子要除掉这个老妖婆呢。”丙儿连连摇头,又转身看向青伶,“杀了人,哪能随随便便就让她跑了,你说是不是?”

    “公子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青伶不冷不热地说。

    这会儿,她虽安静得像个大家闺秀,但目光却一直盯着坟头。

    丙儿转头看着她,心里忽然一凛,“你在看什么呢,青伶?”

    “我在看那柄剑。”青伶回答说。

    “那柄剑怎么啦?”

    “没,没什么。”

    说着,见李昧公子没有表示出反对之意,她干脆走过去,捡起地上灯笼,提在手上,照着那块奇特的“墓碑”仔细看了起来。

    “王氏巨剑,名曰双柳。”李昧也朝那巨剑看了看,“剑虽有些鲁莽,名字却很秀气。”

    “那是因为双柳剑真正的锋芒,并不在宽大剑身之上。”青伶解释道。

    “哦?”李昧一听,诧异地转头看向青伶,“这双柳剑我是头一次见,你以前见过?”

    “其实就算见过此剑的人,也未必真正了解双柳之意。”青伶十分肯定地说。

    “那么,就请青伶给我们讲讲,这双柳剑真正的含义?”李昧故意道。

    青伶竟不推辞,还有些期待地说:“若公子允许,青伶可展示此剑给你们看。”

    李昧听得有些意思,遂道:“这柄剑十分惹眼,就算你不动它,随后想必也会有人将其取走。”

    “公子是说,我可以拿过来看看?”

    李昧点点头。

    “谢公子。”

    见公子同意,青伶再不含糊。

    一旁的丙儿却只见青伶身子晃了晃,好像根本没动。

    因为灯笼还在半空。

    可他仿佛又觉得青伶刚才松过手,那灯笼似乎往下掉了掉。

    只是一切发生得太快,快得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青伶还站在那里。灯笼也仍在手上提着。

    可她另一只手上却多了把刀。

    不,是两把。

    这时,青伶对丙儿说:“来,帮忙拿一下。”

    她把灯笼伸过来,示意丙儿帮忙提着。

    虽然有些抗拒,但丙儿还是老老实实接过了灯笼。

    青伶手上那两把刀外形完全一样,又窄又薄,只有尺余长,合在一起连条缝也没有,很容易被看作是一把。而这两把刀却不知她是从哪里得来的。

    刚才根本没见过有这东西。

    丙儿提起灯笼,再次将目光投向坟前那把巨剑,却见直阔的剑刃业已变得修长——剑锋虽依然宽厚,而自腰部却开始收窄,向内生出两道弧线,形成钝头细身的斧钺之形。

    巨剑上缺失的两片,就在青伶手上。

    丙儿指着青伶手上细薄如柳的两把短刀,不敢相信地问:“你从那上面抠下来的?”

    “双柳本就一剑双刀,只是常人不知而已。”

    李昧看了看依然插在坟头的巨剑,好奇地问:“这才是王氏双柳剑真正的模样?”

    “是。”青伶点了点头,目光在漂亮的双刀上流淌,“可悲,它的主人还未及将它展开,令它得以发挥出真正的威力,就被杀死了。”

    “这说明,再好的兵器,也得在擅使之人手里才有用。”李昧感叹道。

    “公子说得在理。”青伶语气有些古怪地说。

    这时,早就好奇半天的丙儿忽然问:“青伶,这剑打造得如此诡秘,你是如何得知的?”

    “知道这秘密的确实不多。”青伶幽幽道,“除了王氏子弟,恐怕就只有那些命丧其剑下的人了。”

    “可你,可你也不是王家人啊。难道……”

    丙儿忽然夸张地睁大眼睛,害怕地看着青伶。

    李昧心里一动。

    他低头望着小鬼丫头,想了想,显得若无其事地对她说:“对了,你不正需要一件兵器?”

    青伶有些意外,抬起头,有些不敢相信地问:“公子是说,青伶可以留下这对刀?”

    “嗯,你这么好身手,没件称手的兵器,岂不埋没了。”

    “公子……多谢公子。”

    青伶再次将目光落在那两把形似柳叶的窄刀上,眼神复杂。

    “青伶,青伶一直都在寻这件兵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