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苏谨言“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如洪钟道:“陛下,此事另有隐情!微臣斗胆直言,望陛下恕罪!”
此时的奉天殿内,晨光正艰难地穿透厚重的窗棂,如丝缕一般洒下。
在殿内青灰色的地砖上,投下一道道狭长而摇曳的光影。
那微弱的光线,映照着满朝文武各异的神情,仿佛给每个人都笼上了一层神秘而紧张的面纱。
苏谨言站在殿中,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说出这番话。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似寒夜中瑟瑟发抖的残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可苏谨言的眼神却坚毅如铁,那目光宛若熊熊燃烧的火焰般灼灼生辉,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挺直脊背,身姿虽不魁梧,却自有一股凛然正气。
朱元璋坐在御座上,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露出帝王的威严与深沉。
他沉声开口,声如洪钟,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苏谨言,你既说有证据,那证人证物何在?
若有欺瞒咱,欺君之罪定当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苏谨言坚定地答道:“陛下,微臣确有证据。
微臣结识的侠义之士阿煜,已将那些能证明毛骧将军苦衷的江湖人士妥善安置。
这些人皆能证明毛骧将军的无奈之举,所言句句属实,绝无虚言。
此外微臣在都察院档案室中,也查到了相关案件记录。
铁证如山,足以证明林家背后的非法勾当,以及那神秘势力的蛛丝马迹。”
朱标微微皱眉,温文尔雅地开口说道:“苏卿,既有所言,有何隐情,不妨坦诚道来,无需顾虑。”
苏谨言叩首道:“启禀太子殿下,微臣数月前在京城街头偶遇一伙地痞流氓欺压良善。
微臣本欲上前阻止,却因手无缚鸡之力而力不从心。
就在此时,一位名叫阿煜的侠义之士挺身而出,三拳两脚便将地痞流氓打得落荒而逃。
微臣与阿煜因此结识,交谈中得知他在江湖中颇有人脉,且嫉恶如仇。
彼时微臣正为毛骧将军与林家之事困惑不已,便向阿煜倾诉。
阿煜听闻后,义愤填膺,决定助微臣一臂之力。”
朱棡冷笑一声,眼神阴鸷,语气狠厉地说道:“哼,苏谨言,你莫要在此巧舌如簧,信口雌黄!
毛骧若真是被胁迫,为何不早早向陛下和太子殿下禀明,却要偷偷摸摸,鬼鬼祟祟?
谁知道你这是何居心,莫不是想借此混水摸鱼,扰乱朝纲!”
苏谨言朗声说道:“晋王殿下,毛骧将军之所以不敢声张,实乃那股神秘势力太过强大。
不仅盘根错节,而且耳目众多。
毛骧将军曾试图向陛下身边的近臣透露此事,但却发现这些近臣中也有那神秘势力的眼线。
他若贸然禀明,不但无法揭露阴谋,反而会让家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微臣为求真相,多方查访,历经艰辛,才得知此事真相。”
苏谨言继续说道:“我们先是从毛骧将军的旧部入手,然而这些旧部大多因害怕受到牵连而三缄其口。
但阿煜并未气馁,他凭借着在江湖中的威望和人脉,找到了一些曾受毛骧将军恩惠的江湖人士。
这些人冒着风险向我们透露了一些线索,让我们得知毛骧将军家人被神秘势力监控的情况。
随后微臣与阿煜开始暗中跟踪与林家相关的人员。
就在我们以为即将有所突破时,那些被跟踪的人仿佛察觉到了什么。
突然改变了行动路线,消失得无影无踪。
与此同时我们还遭遇了不明身份之人的多次袭击,这些袭击者手段狠辣,显然是想置我们于死地。
阿煜为了保护我,身上多处受伤。”
督察院御史张诚忍不住开口问道:“苏大人,那你们后来又是如何查到线索的?”
苏谨言笑着回答道:“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们得知都察院档案室的一份旧档案可能藏有重要线索。
当我们好不容易潜入档案室,却发现档案不翼而飞。
就在我们失望之际,阿煜在档案室的角落发现了一张被揉皱的纸条,上面写着一些模糊的信息。
经过我们仔细分析,终于顺着这条线索,在京城郊外的一处废弃宅院找到了那份丢失的档案。
在多方查证和核实之后,微臣才得以确定毛骧将军看似与林家勾结,实则是因其家人被一股神秘势力暗中监控。
为保家人性命,他才不得不虚与委蛇。
实际上毛骧将军暗中一直在收集证据,试图揭露背后阴谋,还朝堂清明。
此乃微臣所查确凿之事,望太子殿下明鉴。”
朱标与朱棡对视一眼,眼中皆闪过一丝疑惑。
朱标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身为储君,朝堂局势关乎国之根本。
这苏谨言平日默默无闻,今日却突然挺身而出。
若所言属实,朝堂必将掀起轩然大波。
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局面中,维持朝纲稳定。
安抚群臣,稳固大明根基,着实需谨慎斟酌。
他背后究竟是否有人指使,此事亦需细细探究。
念及此,朱标不自觉握紧拳头,脸上露出纠结之色。
就在这时,奉天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骚乱。
一名侍卫神色慌张地跑入殿内,禀报道:“陛下,殿外突然出现一伙黑衣人,手持兵器,试图闯入殿内!”
满朝文武听闻,顿时一片哗然。
有的官员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
有的则面露惊恐,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朱元璋面色一沉,随即厉声喝道:“慌什么?
来人,速去查明情况,将黑衣人全部拿下!”
此时苏谨言心中暗自担忧,他深知自己揭露的事情可能触及到了某些人的底线,这伙黑衣人或许就是他们派来的。
但苏谨言并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为了正义,他愿意承担一切后果。
与林家利益相关的官员们,在那微弱晨光的映衬下,有的人面色如土。
只见这些人双手不自觉紧攥朝笏,眼中满是惊惶与恼怒,仿佛那晨光都成了对他们罪行的审判之光。
有的官员强作镇定、嘴角抽搐,欲起身反驳却又有所忌惮,在光影中显得格外狼狈。
秉持正义的朝臣们,则有的面露欣慰之色。
那晨光似乎为他们带来了希望,这些官员微微颔首,对苏谨言投以赞赏敬佩的目光。
还有一部分官员,彼此交换眼神,低声议论。
这些人脸上满是期待,仿佛等候着一场光明驱散黑暗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