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96章 当断则断

第96章 当断则断

    曹睿率军到达右北平郡的土垠时,已经是八月二十三日了。

    此番乃是凯旋而还,土垠城东郊迎的队伍一直排了五里远。新任的幽州刺史崔林崔德儒,也亲自在城东五里的官道旁迎接着。

    “崔卿在邺城之时,没想到朕会在幽州用卿吧?”曹睿坐于马上,让崔林起身之后,略带笑意的发问。

    崔林拱手:“朝中也好,幽州也罢,俱是大魏职属。陛下愿意用臣,臣定然为陛下理好幽州一州政事,不负皇恩!”

    曹睿微微颔首,抬头看向前方道路两侧,一直延伸到城门处的人群:“都说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朕不过上次在昌平城外受了刘卿的一次郊迎,现在这就有样学样了!”

    崔林的神色略微有些尴尬,解释也不好,不解释也不妥当。

    曹睿转头看向徐庶:“徐侍中回去告诉尚书台,朕来各地巡视,不许让百姓再这般郊迎了。朕虽有恩德,却非直接泽在这些百姓身上的,他们懂得什么?定是官员铺张。”

    徐庶小声问道:“那官员呢?”

    “官员朕并不约束。”曹睿道:“朕只为百姓减负,官员就看他们自己对朕的忠谨之心了。”

    “是,臣知晓了。”徐庶答道。

    毌丘俭的中领军营在前,引着皇帝一行入了城池。其余各部,均按照来时的分派在各个营地中屯驻。

    入城之后,崔林引着曹睿一行直接入了右北平郡的太守府中。刚刚坐定,曹睿就问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崔卿,此前行在朝邺城发信、让邺城准备的赏赐都备好了吗?”

    崔林拱手应道:“禀陛下,赏赐用的布帛和五铢钱都已备好。依照朝廷之令,鲜卑、乌桓、匈奴各部的赏赐和河北郡兵的赏赐,统一在右北平赐下。而中军的赏赐,待到回返邺城后再赐下。”

    “嗯。”曹睿环视一圈堂中众臣子:“你做了幽州刺史,他当了枢密右监,且都是国家侯爵,为国报效乃是本份。对于士卒来说,一万句为国为民的大道理,不如黄灿灿的五铢钱和布帛来得实在。”

    崔林接话道:“这次赏赐用的五铢钱,用的俱是太和二年以来在河东铜官新造、还未流入百姓中的新钱。分量不少,有郭有文,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好钱,与此前流通的那些劣质钱并不相同。”

    说罢,崔林从怀中摸出了几枚,先给皇帝送上了一枚,复又给堂中其余臣子一人一枚。

    曹睿摩挲着上有‘五铢’字样、与汉时形制完全一样铜钱,笑道:“此前朕在洛阳与大臣们议论过,铜钱之所以不通行,一来是百姓穷困、物资匮乏,二来是前朝的五铢良莠不齐,又多劣质。就从太和四年这次军饷赏赐开始吧,逐步将新钱推送出去。”

    裴潜拱手道:“臣依稀还记得刚做此钱的时候,朝中议论纷纷,有人说要改五铢之名,还有人要说做成那种‘当百’、‘当千’的大钱,都被陛下否决了。”

    曹睿道:“所谓什么‘大钱当百’、‘大钱当千’,当千的大钱也不过十倍重,哪里可以‘当千’呢?无非是拿着朝廷的名声做押物,强逼着百姓认下罢了。蜀国和吴国做的这档子事,朕看来并不光彩。”

    刘晔在一旁赞同道:“汉时皆用五铢,对于这种延续上百年的物什,若没有大的纰漏,将其延续下来才是对的。”

    “不过,臣恐怕会有百姓被吴、蜀贼人所迷惑,私自使用这种当百、当千钱。臣以为朝廷可以下令禁之。”

    “好,发讯给尚书台吧。”曹睿紧接着又看向满宠:“满将军速去盯着赏赐之事,争取今、明两日,就将赏赐尽数发下去。”

    “遵旨。”满宠起身拱手应道。

    就在曹睿与臣子们议事之时,夏侯玄从外匆匆而入,手中捧着一封文书,快步走到了曹睿身前。若无极为紧要之事,散骑是不会在议事时进入堂内的。

    曹睿接过文书看了几眼,复又将其叩下。

    “诸卿,”曹睿神情镇定的环视一周:“自八月初,豫州、司隶各处暴雨,俨然有黄初四年之况。”

    皇帝此言一出,堂内几乎立刻陷入了寂静之中。水灾不水灾的先排在第二位,第一个映入脑中的,就是此前在邺城铜雀台上之时,管辂当众占卜所得之结果。

    这世上哪有这么准的道理??

    卢毓率先拱手:“陛下,管学士曾在邺城卜得此事,不如臣再去找管学士问个一二。”

    曹睿微微摇头,一旁的满宠、刘晔等人都口称不可。

    见状,曹睿朝着满宠微微扬了扬下巴。满宠会意,直接了当的说道:“国家大事,岂能找巫卜之辈来询问?事前占卜,可以说得上是轶事趣谈。事后再去问,可就真是无稽取祸了!”

    “听到没有?”曹睿咳了一声:“卢卿不要去问管辂了,国家大事,自当朕与诸卿这些朝廷重臣来决!”

    满宠拱手道:“今日是八月二十三日,具体的消息怎么说都是十余日之前的了。敢问陛下,邺城尚书台可有分派?”

    “有。”曹睿道:“河北各郡已经在调度粮食,以防河南赈灾之需。药材、布帛等物,也在筹集之中了。”

    “民生之事虽然重要,却也非首要之事。当下朕最担心的乃是军事。”

    军事?

    满宠略微皱眉问道:“敢问陛下,是不是在担忧吴蜀乘机进犯?”

    曹睿点头:“只许朕整日与你们琢磨吴蜀,就不允许孙权和诸葛亮琢磨朕了?”

    “朕有些印象,大约是从三月之后,朕就没再收到过孙权的来信了。”

    满宠冷哼一声:“陛下早就说过,孙权此贼对朝廷假意逢迎,定是在暗里筹划不臣。北方安定,朝廷也是时候将目光转到南边了。”

    “南边,南边也有荆州和扬州之分。”曹睿神色也严肃了起来:“当下之务,是要搞清楚大雨情况,以及是否成灾。若是成灾,还要分司隶、豫州来看,以及荆州、扬州等处。”

    “此事属实有些麻烦。”

    刘晔建言道:“陛下,不若让邺城的尚书台与枢密院悉数回到洛阳?征伐辽东之事已了,回到洛阳也好应对一些。”

    曹睿皱眉想了几瞬:“恐怕不够!”

    “太初,叫刘中书来!”

    “遵旨。”夏侯玄快步走出。刘放也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刘中书为朕拟旨。”曹睿直接吩咐道:“调邺城的骁卫将军王凌部万人去许昌,洛阳的羽林右军程喜部开往长安,依旧由朝廷调遣。再让许昌的牵招部去宛城!”

    满宠在一旁问道:“臣看陛下的调派,似乎是要防着吴蜀从关西和荆州进犯?”

    曹睿冷哼一声:“诸葛亮用兵惯会找时机,关西减产也不是新鲜事了,朕猜诸葛亮早就知道了。孙权也是善用偷袭之人,若水灾更甚,朕就不信他会没有动作!”

    “此前朕将王凌调到邺城,本就是为了给征伐辽东留个后手。如今朕率大军回返,王凌也不用在邺城待着了。”

    满宠面孔严肃的点了点头:“上次水灾是黄初四年,彼时刘备在白帝城病重、蜀国新丧因而没有动作。黄初三年之时,大魏三路攻伐吴国,因而黄初四年吴国也未动兵。”

    “今时不同往日,诸葛亮去年两次进犯沓中和阳平关,今年还未进犯过。而孙权又在太和元年战后休养生息了四年,也足够他攒出些兵力来了,是要防上一防的。”

    曹睿猛地站起身来:“朕在幽州偏僻之地,远离河南诸郡,迟则生疑、疑则生变,在这里议论又能议论出什么来!”

    “传朕的旨意!”曹睿正色看向众人:“一个时辰之后,朕即刻向南出发返回邺城。侍中、散骑、中书、枢密随行。”

    “满将军留在此处为朕处理事务,再将大军缓缓带到邺城。”曹睿看向满宠:“满将军能为否?”

    满宠咬了咬牙,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还没到这般紧急的程度,陛下何以如此着急?”

    “着急?”曹睿皱眉道:“国事如此,岂能以着急和不着急来论?若是建安二十三年武帝早些带兵去汉中,还用朕与诸卿再辛苦将汉中收回了吗?”

    听到这般陈年旧事都被提起来了,满宠轻叹一声:“陛下有旨,臣自当领命。不过陛下出巡又岂能无虎贲相从?还是让中领军营随陛下一同回返吧。”

    建安二十三年,曹操九月之时就到了长安,却因为顾虑甚多迟迟没能援救汉中。彼时的汉中境内,刘备率张飞、马超、赵云、黄忠、魏延、吴懿、陈式诸将与夏侯渊相持。

    仅仅百日之后,征西将军夏侯渊就在汉中被刘备所破。形势大坏之下,曹操这才不得不紧急前往汉中,而后又与刘备相争失败退回关中,还让刘备留下了‘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的名言。

    军事大略,当断不断为第一有害之事。

    曹睿点头:“太初,方才朕与满将军之语你也听到了,速去原话告知仲恭,一个时辰之后出发南下!”

    “遵旨。”夏侯玄行了一礼,而后又快步走出了。(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