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二十二章 太祖来了,大明有救了

第二十二章 太祖来了,大明有救了

    众目睽睽之下,主将被生擒。

    原本气势汹汹,正准备进攻湘阴的左良玉部为之一滞,全都傻了眼。

    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敢动。

    刚刚对方的火炮洗地,给予他们的震撼到现在都还未消除。

    事实上左良玉的流民营在火炮的第一轮就往西边逃了。

    许多流民在爆炸声中吓得魂不附体,带着家人慌乱四处逃窜。

    精锐士兵营若非离得较远,且将领勉强控制住,恐怕现在也已经溃散。

    这无关于是否精锐,而是人的本能。

    毕竟相比于我国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后世人缺乏对火器的敬畏,古人其实是知道火药的爆炸威力有多大。

    不谈烟花爆竹。

    单说到了明末时期,不管是明军还是起义军,都有相当多的火药储备用于火绳枪和火炮。

    火药保管不当或使用不当,发生爆炸是常有的事情。

    除此之外,火绳枪与火炮的制造材料不过关,发生炸膛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松锦之战中明军的火炮炸膛率高达30%以上,火绳枪炸膛到让神机营士兵对手中的枪充满了恐惧,宁愿用刀都不想用枪。

    所以明军正规军知道爆炸的厉害。

    而傅友德与冯胜所部表现出来的无论火枪还是火炮,威力比明军手中的强了何止万倍?

    这恐怖的爆炸,方圆数百丈夷为平地,那是火炮能打出来的威力吗?

    因而正是知道它的可怕,心里才有畏惧感。

    许多左良玉的本部精锐都是两腿战战,几乎拔腿逃走,更别说现在向着敌人发起冲锋。

    一时间场面便这样僵持住。

    那些将领一边勉强维持住军队没有溃散,一边派人去找左梦庚商量该怎么办。

    可左梦庚也六神无主,在原地急得团团转,像热锅上的蚂蚁。

    好在过了片刻,之前给他们送对讲机的士兵过来,告知他们,左良玉被请了过去谈判,让你们继续呆在原地。

    同时有大概四五百骑兵缓缓从城内出来,手里端着枪,严正以待地注视着眼前庞大的军队。

    左良玉部已经处于惊恐当中,在枪炮的威慑下,也就只能乖乖听令,犹如被德国杀进巴黎的法国人,在命令中宛如待宰的羔羊,一动不敢动。

    相比之下左良玉本人的情况倒是稍微好点——他能动。

    被六十岁老头傅友德擒拿扭送至山坡上的明军指挥所后,两个负责押送他的士兵就把他放开。

    直到此时左良玉才看清楚了帐篷内的情况。

    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帐篷,正中间放着一个长桌,桌子上有地图、茶杯、之前那种能发出声音的小黑盒子,以及一个能发光的长玻璃大盒子。

    左侧旁边还有个桌子,上面依旧是一台三四尺长高的大黑盒,黑盒前有个人坐在那,耳朵上戴着古怪的装饰,有线将头上戴的装饰与前面的大黑盒连在一起,不知道什么作用。

    “向陛下报告,已经抓住左良玉了。”

    傅友德走过去对播报员道。

    播报员随即呼叫总部。

    在长沙的总部播报员则报告给朱元璋。

    片刻后双方接通电报。

    傅友德戴上耳机,对老朱说道:“陛下,顺利完成任务,生擒了左良玉。”

    “嗯,做得好,让他接听吧。”

    “是。”

    傅友德摘下耳机道:“陛下要与你谈,机会只有一次,是生是死好好选。”

    左良玉略微迟疑地接过耳机,学着他的样子把耳机戴上,然后试探性地说了一句:“谁?”

    “朕是朱元璋。”

    那边传来中气十足的声音,接着说道:“左良玉,你本该死罪。但念在你一生还算忠勤,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便免你一死,朕令你即刻率部来长沙见朕。”

    左良玉不敢说冒犯的话,只是小心翼翼地询问道:“你说你是太祖陛下,有何凭证?”

    “呵呵。”

    老朱笑了笑道:“到了长沙你自然知道。”

    那边信号挂断。

    左良玉追问了几句,没有回应,就只能摘下耳机。

    傅友德问道:“陛下让你做什么?”

    “让我去长沙觐见。”

    左良玉脸色不是很好看。

    “怎么,不愿去?”

    一旁冯胜冷笑道:“你记住,陛下要想杀你,跟杀豚犬没什么区别。现在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不去,那就死,明白了吗?”

    左良玉没有说话,只是默然地点点头。

    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他是个识时务的人。

    先不谈对方的实力太强大了,确实威慑到了他。

    单说眼下最可怕的是,眼前的所有敌人都在说自己来自大明初年,对此深信不疑。

    而且他看到的全都是划时代,以前从未见过的产物。

    这种情况下,再多疑的人,恐怕也会心里产生动摇,从而会下意识去猜测,去思索,去相信。

    左良玉谈不上是个什么好玩意儿,劫掠百姓干匪事洗不白。

    然而乱世本就是把人逼成土匪。

    稍微有点人性的谁希望自己成为没有人性的畜生呢?

    所以他内心深处还是忍不住有那么一丝期盼。

    若是真的太祖降临,收拾这乱世,该多好。

    下午时分,左良玉被放了回去。

    他一声令下,让流民营原地安营扎寨,自己则率领本部大明正规军启程前往长沙。

    冯胜率领三百人跟随护送。

    说是跟随护送,其实跟押送没什么区别。

    毕竟你见谁家护送是拿着枪顶脑门上威胁着护送的?

    但别看就三百人。

    洪武朝士兵每个人用的AK手里30发子弹,身上背了十枚弹夹,一个基数300发子弹以及几枚手榴弹。

    这意味着每个士兵手里有330发,三百人就是差不多10万发子弹。

    不一定能把左良玉带的这三万人左右全杀完,可一旦左良玉有异动,在很短的时间内灭个几千人还是轻轻松松。

    一路上风平浪静。

    翌日傍晚,这支明军部队就抵达了长沙城外。

    左良玉被冯胜半胁迫地带着进城。

    他的部下当然很愤怒。

    然而有的时候愤怒也没用。

    形势比人强。

    人家的武力远强于你,那自然就只有挨打的份。

    此刻老朱正在与小朱棣那边通话。

    严格来说,朱元璋到明末其实也就九天。

    九月十七日过来查看,九月十八日开始从洪武年大明以及现代往这边送物资。

    今天是九月二十六日。

    因此目前老朱正处于战略布局阶段,还没有主动出击。

    包括对付张献忠、左良玉他们也是以守株待兔为主。

    这些人本来就盘踞在长沙周边,吸引他们过来主动进攻才是上策。

    自己则先搬运足够的粮食武器弹药,并且在石碑处保留足够的兵力,才能考虑化被动为主动。

    但小朱棣那边是唯一主动的部队,自然要时时刻刻保持观察。

    小朱棣眼下正加急忙慌赶往潼关。

    古代交通非常不便。

    汝州之战发生在九月二十二日,但直到十月初八崇祯才知道消息。

    他得知孙传庭大败非常生气,下令削夺孙传庭督师及兵部尚书的官衔,并让他“戴罪收拾余兵,扼守关隘,相机援剿,图功自赎”。

    可在此之前的十月初六,李自成就已经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

    由此可见消息传递困难。

    相比之下,汝州距离潼关直线距离不过二百来公里,实际距离三百多公里。

    李自成的军队骑兵非常多,日行三四十公里的速度,十天内就能赶到。

    小朱棣就八百步卒,长沙离潼关直线距离都有七百多公里,走襄阳经武关入陕西,再去潼关,距离差不多得有1100公里。

    哪怕他是九月十八日晚就连夜出发,将士们急行军,每天60公里速度,紧赶慢赶现在还在南阳盆地,连武关都没到。

    眼下距离潼关被攻破,孙传庭战死只剩下十天时间,时间可以说是相当紧迫。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小朱棣得晚一天脚程,人才刚到武关,孙传庭就已经寄了。

    为此老朱的意思是让他就地想办法看能不能搞到一些马匹。

    不管是从官军那里抢还是从农民军那抢。

    哪怕是从老百姓那“买”也行。

    现在南阳盆地被李自成的起义军占领,不过还是有几块朝廷的孤地,分别为郧州、均州以及光化,为后世湖北十堰、丹江口市、谷城县一带。

    由大明湖广按察使高斗枢,郧阳知府徐启元,游击将军王光恩,游击将军刘调元等人驻守。

    李自成多次攻打郧阳都未能攻克。

    小朱棣要走武关,自然是要经过襄阳以及郧阳。襄阳是李自成的地盘,郧阳则是高斗枢的地盘,如果有马的话,官军和闯军都能抢。

    眼下李自成的主力正向潼关极速前进,后方留守部队不多。

    高斗枢历史上趁着这个时期正准备收复襄阳,结果没过多久孙传庭大败战死的消息传来,被迫又退了回去。

    因此可以说两方的实力都不是很强,小朱棣即便八百人,收拾他们也足够了。

    这就是有现代信息的优势。

    哪怕外界局势不明,朱云峰他们也可以回现代家里连WIFI查资料,马上就能知道眼下南阳盆地是个什么情况。

    对于小朱棣来说,就像开了上帝视角一样,即便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盘根错节,他也能弄得清清楚楚。

    给小朱棣交代了现在的情况后,老朱就正准备开启下一个阶段布局——处理张献忠。

    冯胜带着左良玉进了帐篷。

    从进吉王府开始,左良玉就一直好奇打量。

    他看到了府中到处都是没见过的军用帐篷和铁丝网。

    配着长枪的士兵不断来回巡逻,还有大量的民夫正在搬运物资。

    一袋袋的大米如小山一样堆积着。

    很多民夫也在拉木料,加紧建造简易房屋,用于储存不断拉来的辎重。

    一路走来,光看到的能储存粮食的新建库房就有数十个之多,恐怕养活长沙满城几十万丁口十年都足够了吧。

    左良玉很想知道,他们哪来的这么多粮食。

    “陛下,左良玉带到。”

    冯胜进了帐篷,向老朱汇报。

    左良玉进来。

    老朱转过身,目光威严地在他身上扫视。

    那一瞬间,左良玉就差点跪了。

    威压这种东西是虚的,但气质这种东西,在某些时候,反而却是实际。

    一个人从穿着到长相,再到长年累月的身处高位,自然而然,身上就像是带了某种贵气。

    就好像你看到陈道明,就想起了皇帝。看到一个姓诸葛的人,本能就觉得他很聪明一样。这是气质变化以及惯性思维产生的联想。

    有些人只是站在那,你就会觉得他贵不可言。

    老朱亦是如此。

    他穿着朴素的明初龙袍,双手背负在身后,扭过头的那一瞬间。

    那眼神,便是锐利得让人寒毛倒竖,仿佛被一头龙给盯上。

    这种感觉在朱云峰和季赫身上是体现不出来的。

    因为后世已经没有皇帝了,平时也见不到那些当官的,自然就感觉不出这种威严。

    但即便如此,朱云峰和季赫时常能够感觉到老朱浑身上下外溢的那种杀气。

    特别是面对文武百官群臣的时候,好像下一秒他就要把人拖出去斩了。

    然而左良玉作为古人,却能体悟到这种气质。

    他一时间愣住。

    旁边刘熙祚立即喝道:“大胆左良玉,见到太祖陛下还不下跪。”

    “额臣左良玉,参见陛下。”

    左良玉自然是认识刘熙祚。

    文官向来都是对武将这般颐指气使,见到连他都承认这是太祖,便也迟疑两秒,单膝跪下。

    “唔”

    老朱低头盯着左良玉,眼神尖锐似剑,像是能把他看透一般。

    几秒钟后,就在左良玉后背发凉,寒毛倒竖的时候,老朱才说道:“起来吧。”

    “谢谢陛下。”

    左良玉长舒了一口气,从地上起来,不自觉擦了擦额头的汗。

    眼前这老者给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特别是不仅这老者盯着,帐篷里每一个将领,每一个官员,每一个士卒都盯着他。

    好似一旦他有不轨之心,下一秒就要将他乱刀砍死,就更加加剧了这种压力。

    “虽说你已经认识了朕,但流程还是要走一下。”

    老朱转过身去,看着桌子上的地图,边看边说道:“小季。”

    “在。”

    季赫站了出来。

    “送他去一趟洪武朝。”

    “是。”

    季赫对左良玉招招手道:“来吧,本大明楚国公亲自带你去洪武朝一趟,你还有机会见到监国太子标。不过燕王棣就别想了,他现在去陕西帮孙传庭打李自成了,以后你还有机会见一见,怎么样?是不是很激动啊?”

    “是是,谢楚国公。”

    左良玉跟着季赫走出帐篷,直到此时他才发现自己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像是从水里捞上来一般。

    现在他已经彻底相信,帐篷里的那位恐怕真就是大明太祖。

    太好了。

    太祖陛下来了。

    大明有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