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二十三章 苍龙俯瞰人间

第二十三章 苍龙俯瞰人间

    左良玉死不死其实是老朱一句话的事情。

    朱云峰没有为左良玉洗白,他只是把左良玉干过的事情完完整整地呈现在老朱面前。

    杀人放火,劫掠百姓,听调不听宣,每一件老朱都清清楚楚。

    同样。

    坚持抗清未投降。

    不贪财,对士卒好,不克扣部下的粮饷,收养战死士卒子女,一直在帮崇祯攻打张献忠李自成,也都是事实。

    人的两面性以及复杂性,是好是坏都交给老朱,让他自己去分辨。

    甚至朱云峰对左良玉没什么好感。

    毕竟后世人站在的是百姓的立场,你劫掠百姓,就是死罪,没什么好辩驳的。

    因而左良玉的结局真就是看老朱自己的意思。

    本来老朱也是打算处死他,再派人收编他的部队。

    结果是一样的,只是稍微麻烦了点而已。

    然而没想到的是,恰好左良玉没有拿流民在前面冲锋,让傅友德与冯胜感觉到诧异,于是才询问老朱的意思。

    只能说运气使然,若非如此,现在左良玉早就被炸上天。

    得知这事,老朱也有了自己的考量。

    他带了五千多人过来,打天下肯定是够了,横推各路叛乱乃至北方的清军,轻轻松松的事。

    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没有自己的班底,纯靠这五千人想守住那么大基业,扫清天下,重定乾坤,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拉拢大量明末土著,收拢过来成为自己的班底是最合适的选择。

    后世人站在人民史观,以百姓的立场看,左良玉必然是个土匪之流,是要上审判台的。

    但站在老朱的视角,他是英雄史观,干大事不拘小节,左良玉忠诚于大明反而成为优点,劫掠百姓便不算什么事情了。

    毕竟曹操屠城,让泗水为之不流,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也无数人推崇他,何况一个左良玉?

    原本也是要处置了他,不过既然对方没有拿流民做挡箭牌,又恰好能够收服过来,免得左良玉旧部忠诚度下降,便是一石二鸟的事情。

    于是左良玉的命运也就有了改变,算是在鬼门关前走一遭。

    朱云峰其实能猜到老朱的意图。

    不过他不会去从中作梗,非得逼老朱宰了左良玉。

    后世人只是见识多,这帝王心术不是他能玩转的东西,还不如不碰,认清楚自己的位置,富贵一生足够了,何必去多管闲事?

    因而事态的发展顺其自然,随便老朱自己做决定就是了。

    很快没多久。

    季赫就又把左良玉带了回来。

    相比于刘熙祚和周二南的震惊,左良玉现在反而平静了许多。

    他之前就有了一定心理预期,所以倒也能够接受现实。

    等他进帐篷的时候,老朱正在做下一步指示。

    “李乾德那边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派人来接触,下一个是吕大器,必须要把周围的明军势力纳入朕的麾下。”

    老朱在明朝的湖南地图上几个势力范围画着圈圈道:“一旦接收了这些势力,让他们去治理湖南地方,朕就能腾出手来南下把张献忠处理掉,再步步为营,至湖北与河南。”

    “陛下,左良玉回来了。”

    季赫进去学着古人的样子,像模像样地拱手道。

    “嗯。”

    老朱扭过头看向左良玉道:“你过来看看,有什么策略否?”

    他们虽然有大量的资料,但毕竟左良玉是明末最大军头势力亲历者,想来有他的思考和建议。

    左良玉有些不解道:“陛下天军神威,为何死守长沙?非要等李乾德吕大器等人?直接出兵横扫八方便是了。”

    “呵呵。”

    老朱笑了笑道:“自然有朕的理由。”

    难道他会告诉左良玉,自己留在长沙,是必须控制住能够来回穿越的石碑吗?

    “若是如此的话,陛下的策略万无一失,臣愿意帮陛下拿下吕大器。”

    左良玉立即拱手表忠心。

    现在刚入伙,正是要立功的时候,自然只能出卖吕大器了。

    “嗯,那这事就交给你办。”

    老朱点点头,随后说道:“你先回营中安排好你的部众,之后你归属于冯胜统率,流民则全部由刘熙祚与周二南安置。”

    “是,臣告退了。”

    左良玉长舒了一口气,倒退着出了营帐。

    虽说基本上被解除兵权。

    然而这可是跟着太祖他老人家混啊。

    即便不是太祖亲自率领,那也是跟着宋国公冯胜。

    冯胜跟徐达李文忠他们比肯定是差了些,然而那也是明初武将勋贵排名前几的大人物。

    能作为他的部属,就如同穿越到抗战,虽没跟着教员,却跟在了一位开国元帅手下,何止是三生有幸,简直是祖坟冒青烟。

    因而左良玉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甚至觉得很幸运,急匆匆回去,听从老朱的安排,开始拆分自己的部队。

    接下来几日,二十万流民营被刘熙祚和周二南安置在了长沙周边,原地建造房屋,开垦荒地,从湘江引水,准备来年耕作。

    一堆堆粮食送了过去,原本面黄肌瘦,跟着左良玉只能勉强饿不死的流民们都疯了。

    这明末乱世,除了江南乡绅富豪以外,很多北方的地主也都没有了余粮,能在这种时候给出那么多粮食,用再生父母来说也不为过。

    而且少有人知的是,后世我们彻底解决温饱,实际上就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差不多一两代人的事。

    70、80年代饥饿还笼罩在我国头顶。

    古代自然就更可怕。

    一场席卷全国的天灾能令人口下降好几倍。

    其中的残酷性是后世人体会不出来的,哪怕是史书,也只会记载一句——“某地旱,人食人”。

    明末乱世人不如犬,很多人都已经处于饿死的边缘,一天吃到的食物非常少。

    如果这个时候能给他们粮食活命,别说当牛做马毫无尊严,就算是你要他们的妻女,恐怕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刘熙祚和周二南征召大量胥吏维持秩序,在城外先熬粥养民,随后慢慢增加口粮,把流民们养起来。

    同时他们大力宣传太祖陛下下凡拯救世人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别说太祖下凡,就算是说玉皇大帝下凡这二十多万流民百姓都信。

    一时间家家户户供上太祖灵位,每天向老朱牌位磕头感谢的络绎不绝,让得知这个消息的老朱倒是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

    毕竟在这个时空他都死了二百多年了,百姓们供上灵位香火,也有助于神化自己,何乐而不为。

    两日后,吕大器那边接到了左良玉的书信,左良玉告诉他自己已经攻下了湘阴,现在正在准备包围长沙,请他一起过去。

    得知这事,吕大器毫不怀疑,率领着麾下人马匆匆往长沙赶。

    此时张献忠为了放吕大器跟左良玉先对付长沙的老朱,把人马都退往了湖南南部地区,差不多是后世衡阳、邵阳、永州、郴州等地。

    他的主力部队在衡州府以及茶陵州,也就是衡阳与攸县地区,将萍乡通道让出来,坐山观虎斗。

    攸县处于交通要道,北上能至醴陵,东扼守江右,西兵临株洲长沙,可以说如果吕大器左良玉在进攻长沙的时候陷入焦灼,他随时能背后偷袭。

    事情顺利的话不仅可以消灭吕大器左良玉,收复长沙,还能继续进军江西,坐拥湖南、广州以及江西三地,威胁江南。

    吕大器何尝不知道这一点。

    但张献忠这是个阳谋,你没办法破解。

    在帝制时期,左良玉和吕大器旁边出现了一个自称崇祯他太太爷爷的人,还是开国太祖。

    如果没有立即解决掉,暴怒的崇祯一定会把吕大器弄死。

    所以吕大器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过他倒并不悲观。

    毕竟在他看来,长沙的朱元璋部队人少。

    虽然他自己的可战之兵也就几千人,加上左良玉的部队精锐明军数量不到四万,但打个流寇绰绰有余。

    与左良玉不同的是,吕大器的部队并非私兵,而是他担任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从江南、江西等地调来的兵马。

    精锐士卒很少,其中大部分都是地方卫所士卒,明末卫所早就糜烂,这些士卒跟流民也没什么区别,总人数有七八万之多,但实际精锐战兵才四五千。

    因而面对张献忠还是非常吃力,需要左良玉打配合才行。

    但打个长沙小流寇他觉得问题不大。

    在吕大器看来,张献忠虽坐山观虎,实际上却是错失良机。

    等自己与左良玉灭了长沙的朱元璋,收复长沙,再兵合一处,南下配合宝庆的李乾德,以及在广西的孔希贵,对张献忠展开合围。

    如今听到左良玉轻松攻破湘阴,兵临长沙城下,吕大器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欣然带着自己的部队浩浩荡荡前往长沙。

    四日后,吕大器率部自袁州,也就是宜春至萍乡过醴陵、株洲,最终到了长沙城南四十里外的暮云镇。

    他正打算派人前往长沙查探一番,没想到左良玉已经得知消息,亲自赶赴过来。

    左良玉说他已经攻下了长沙,还带来了大量的粮草军需。

    说是缴获的战利品。

    对于左良玉能那么快攻下长沙吕大器并不意外。

    毕竟消息显示长沙的敌人并不多,只有寥寥几千人而已,若这还打不下,那左良玉也该死了。

    但带那么多粮草过来,吕大器却是受宠若惊。

    虽说大明文官地位比武将高太多。

    可明末时期,像这种手握大量军队的军头地位就截然不同。

    包括吕大器、袁继咸等人对他往往都是拉拢为主。

    崇祯敢杀贺人龙、袁崇焕、熊文灿等人,却不敢对左良玉下手,根源就在于此。

    因此面对左良玉的示好,吕大器还是有些惊讶。

    不过他并未怀疑。

    以为眼看要灭张献忠在即,左良玉的后台侯恂被下狱,他希望朝堂上有人能够帮他说说话,以此示好也是合情合理。

    为此吕大器还对部将刘天驷、郭云凤等人感慨说“国家危急存亡之际,能有这般识大体,良玉看来非传闻中那般骄亢自恣,想来侯若谷也有救矣。”

    送了物资之后,左良玉对吕大器建议,现在张献忠在南面虎视眈眈,他的部队已经全部入驻长沙,城内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驻扎不下,不如把卫所部队留下来防备张献忠,率领精锐先去长沙议事,等上奏了朝廷之后,再南下进军讨伐张献忠。

    吕大器觉得有道理,于是让郭云凤等人安置好卫所营,在暮云安营扎寨,自己则与刘天驷率领着精锐士卒跟左良玉前往长沙。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远处巍峨高大的长沙城墙已经若隐若现。

    正是晚秋初冬时节。

    长沙在后世只有两季,夏天和冬天。

    而且夏天的时间很长,从晚春到秋末,阳历十月十一月的时候二三十度高温也是常有的事情。

    不过明末正是小冰河时期,晚秋的时候开始降温,最近两日白天从二十多度迅速下降到十多度,眼瞅着马上就要入冬,估摸着降到十度以下也是有可能。

    迎着呼啸而来的北风,今年45岁的吕大器不由自主地紧了紧衣裳,骑在马背上对旁边的左良玉道:“昆山,要入冬了,等收复了长沙,向陛下传达了这喜讯,也该要些冬衣。”

    “总督放心,今年咱们的将士饿不着也冻不着。”

    看着远处越来越近的长沙城,左良玉笑了笑。

    “哦?”

    吕大器纳闷道:“莫非此趟昆山所获颇丰?”

    “是很丰盛,总督没见到,那成山一般的粮草,大件大件的棉衣,现在我部下再也无需担心饿肚子了。”

    左良玉双手夸张地比划了一下,就像是真有粮食堆砌得山那么高一样。

    吕大器惊讶道:“看来张献忠把辎重全放在长沙了,为长沙那冒充太祖的贼獠所得,如今尽归了昆山所有。难怪张献忠盘桓南面,原来是粮草不济。”

    说着他又叹道:“若是如此,那我们就要加紧行动了。今献贼没了粮草,必然会大肆在南面掠夺,百姓疾苦,如果不能及早出兵,恐怕岭南岭北之地,就要沦为一片废墟。”

    “无妨,有太祖在,献贼翻不起什么风浪。”

    左良玉平静地说道。

    长沙城已经近在咫尺,他们已经能够看到城墙上的大明旗帜。

    不远处的南城门口处,一队队卫兵笔直站立。

    吕大器正准备点头应和,忽然察觉到不对,扭过头愕然地看向左良玉道:“你说什么?”

    “我说有太祖陛下在,献贼翻不起什么风浪。”

    左良玉翻身下马,向着城池上方单膝下跪道:“太祖陛下,臣带吕大器来了。”

    吕大器骇然抬起头。

    就看到城墙上一六旬左右穿龙袍老者,负手而立,低头看着下方,宛如苍龙俯瞰人间,充满了威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