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扭头就走了,自然不是对吕大器有什么意见。
说实话,他这里有倒是有好几份名单。
如《明末投降起义军官员名单》《明末投降清军官员名单》以及《明末投降起义军与清军的将领、勋贵名录》等等。
除此之外,就是《明崇祯十七年亡国殉节官员表》《抗清殉国将领名录》一类。
基本上就是白名单与黑名单的区别。
比如现在湖广江西的一些高级官员,湖北巡抚王扬基跟着左良玉奋力抗击起义军和清军,三年后病死。
监军王瓆、沔阳知州章旷、承天府同知马飙都是殉国孤忠,妥妥的白名单成员。
而江北监军傅上瑞,江西道监察御史黄澍,江西巡按周世科,襄阳总兵王光恩等湖广江西周边投降清朝的官员将领,那就是黑名单了。
因而对于这些官员将领,老朱完全可以通过名单判断他们的忠诚。
上了黑名单就以后杀了,白名单自然可以重用。
吕大器一生忠君爱国,明亡后又力主抗清,自然是白名单成员。
但眼下不是跟吕大器谈天说地的时候,老朱在关注另外一件事情——小朱棣那边。
到今天已经是崇祯十六年十月初三。
朱元璋出现在长沙的消息甚至都还没有送到北京去,崇祯都还不知道长沙有一个自称太祖的人。
可距离潼关被攻破,孙传庭战死就只剩下三天时间了。
事实上李自成就是于今天到的潼关,命令手下部将对潼关开启了猛攻。
三天后潼关失守,孙传庭战死,自此李自成再无敌手,很快就北上攻克了北京,建立大顺。
所以现在就是能否改变历史的关键时候。
此刻老朱已经出现在了帐篷内,营帐内的电台正在实时保持与小朱棣的联络。
这些天小朱棣是马不停蹄,甚至从起义军那抢了不少马匹,一路打退了不少起义军的小股部队,日夜兼程,终于到了陕西。
十月初的陕西天气有些寒冷,初冬季节万物萧瑟,草木开始变得枯黄,就连天空都是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雪。
前些日子关中下了雨,地上没有完全干透,马蹄踩在泥土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缓慢地向前移动。
小朱棣这段日子行军还是比较艰难。
武关并非笔直大道,而是位于秦岭深山老林当中的道路,不仅高矮起伏的坡地众多,周围全都是高耸的山丘丛林。
道路距离不仅遥远,路况也非常差,他们最开始是用三轮车运输,可走着走着,行军速度十分缓慢。
倒不是三轮车质量不好坏在路上。
事实上由于是国产品牌,质量过硬,哪怕链子没有上润滑油,也能持续保持转动。
问题出在了道路和体力上。
由于没有地方充电,弄来的全是人力脚蹬子三轮车,只能靠双脚蹬才能前进。
平坦的夯土路面还能走一走,碰到道路比较复杂的路,比如泥泞路,或者山坡路,那速度还不如走路快。
车轮陷进泥坑中,或者上坡蹬不动是常有的事情。
在湖北和南阳这样路况相对较好的地方,还能保持每天走五六十公里的行军速度。
进了武关就不行了。
毕竟他们可不是只带了自动步枪出发,还带了行军干粮以及一定数量的子弹和迫击炮。
辎重似乎不多,却进入山区严重拖慢了行军。
小朱棣不得不选择搞了很多马匹,通过马匹拉三轮车来行进,如此堪堪才在十月初三进入关中。
此刻关中已经是一片萧瑟。
从崇祯元年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等人先后起事,再到崇祯四年李自成起义,关中就是起义造反的重灾区。
因天灾不断,人口流失加上官府盘剥,很多百姓要么饿死,要么逃走,要么造反。
原本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一眼看过去,曾经大片的田土干涸开裂,长满了杂草,村庄房屋破败,方圆几里都见不到人烟,甚至道路边偶尔还能看到枯骨。
要知道小朱棣现在可是从武关出来后,自蓝田北上至渭南一带。
这里以前可是关中最好的耕地区域,有渭水灌溉,秦岭也有多条河流延伸出来,不是特别缺水,往年旱灾的时候往往渭河以南还算安全。
然而即便是渭南地区,现在也是一副破败的场景,由此可见明末小冰河时期以及各种人祸给关中带来了多大的破坏。
就更别说北面的黄土高原地区,恐怕情况比这里严重十倍不止。
小朱棣骑在马背上,旁边一个士兵背上背着电台,他则戴着耳机把情况给老朱汇报了一下。
“嗯,我知道了。”
听到小朱棣报告关中的情况,老朱沉吟道:“关中为贼寇祸害最为严重,有这幅景象不足为奇。元末时期这样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当务之急还是先平定匪乱,重新建立秩序。”
“我明白父亲,现在我距离潼关不到二百里,最晚大后天早上肯定能到,不过我会加紧赶路,争取在后天晚上到,只要史料里的日子没记错,应该赶得及。”
小朱棣四下扫视,远处北风萧瑟,地平线上行人少得可怜,偶尔有炊烟升起,亦是飘飘散散,形单影只。
“好,注意你自己的安全就是了。”
老朱叮嘱道:“切记,这大明亡了就亡了,父亲再带你建一次大明。但你若是有什么意外,为父可就追悔莫及,明白吗?”
“是,孩儿必定以自身安全为主。”
小朱棣应了声,随后切断了通话,看向身后的将士们。
他只带了八百人。
但足够了。
不过这些天的赶路大家还是很疲惫。
老朱治下的明初士兵素质还是相当过硬,史料记载,南京的京营官军每天都要跑操、拉练、骑马、射击等训练。
像小朱棣他们的军事训练也是跟着他们进行,天天都要跑十几公里,骑马绕着南京城。
如此才练出了老朱的儿子们相当过硬的军事水平。
再加上最近两年,洪武朝的大明正处于飞速上升阶段,食物管够,将士们吃得越来越好,饷银也越来越高,身体素质自然也是提升很快。
一秒跑八米是一秒的极限,不是士兵们的极限。在这样的恩情下,驱使着士兵们能保持每天几十公里的高强度急行军。
只是人毕竟是肉做的,不是钢铁。再有意志力支撑还是会累,因而士兵们脸上的疲惫之色还是非常明显。
见此小朱棣对身边的李文忠道:“保尔哥,传令下去,今夜连夜赶路,我们离华阴已经不足百里,到华阴后休整一日再前往潼关。”
“嗯。”
李文忠随即拿起对讲机,给各旗小旗说道:“各旗注意,燕王有令,今夜加紧行军,再有数十里就到华阴了,明日在华阴休整一日,大家好好睡一觉,养养精神,一天都不用赶路了。”
“是!”
各旗小旗们顿时精神一振,把命令传达下去。
虽然李文忠编造了谎话,说不到数十里,实际上还有50多公里路程,但士兵们哪知道?
现在大家一直紧绷着。
每天就睡不到四个时辰,准确来说是七个小时左右,其余十七个小时,连吃饭都在马上,只有每过两个时辰有那么半刻钟的时间用来休息和上厕所。
一路上倒不是快马疾驰,可哪怕是缓步慢行,拖拽着那么多三轮车和物资,马儿都有点受不了,已经累死好几匹体弱的马了。
因此将士们不仅身体累,精神上也很疲惫,急需要一天的时间好好休息。
眼下李文忠搞了一招望梅止渴,让将士们有了盼头,就希望到了华阴能好好睡一觉,因而一个个倒是振作起来,继续加紧前行。
路途十分遥远。
等到了华州,总算是能见到一些人烟。
然而看到忽然出现的陌生队伍,百姓们十分警惕,都远远地观望不敢靠近。
眼下关中能抽调的士兵都已经抽调走了,壮丁要么跟着李自成当反贼,要么被官府征了劳役当官兵,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老弱妇孺,艰难苦苦挣扎求生存。
小朱棣甚至路上看到了很饥饿困顿处于生死边缘的百姓,还有官府穿梭于乡间,四处为前线征集粮草,百姓苦不堪言。
他见到这种情况,最多也就是驱散官兵,却也是无能为力。
没有石碑的穿梭功能,无法带粮食过来,就解决不了燃眉之急,因此他也只能继续闷头赶路,早点平定天下动荡,百姓才能尽快恢复安宁。
翌日,小朱棣到了华阴,此时已经是中午,今天将士们都没睡,跑了一个通宵,累得人困马乏,状态非常差。
他们在原地休整一日,到了十月初五再次启程,向着潼关的方向狂飙。
此刻潼关内,孙传庭的情况很糟糕。
汝州之战明军惨败,四万主力部队被击溃全歼,死伤惨重,退回到潼关的只有高杰部以及白广恩两部加起来一万多人。
而李自成这个时候势力已经非常大,拥众四十多万,其中甚至还有数万骑兵,可以说是兵强马壮。
虽然潼关地势险要,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西岳华山。
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素有“人间路止潼关险”的说法。
但兵力太少难以控制住要害,加上李自成有火炮部队,对于孙传庭的防守压力还是非常大。
最主要的是还是高杰与白广恩不和。
为此孙传庭只能令高杰驻守城关南,白广恩驻守东南禁谷,扼制要害,静等李自成来袭。
十月初三李自成到了潼关外,对关南展开猛烈进攻,白广恩在禁谷中本可以袭击李自成偏师,却一直以固守为主。
孙传庭非常生气,不断派人催促白广恩出击,可白广恩借口他也被贼军包围,以至于关南的压力非常大。
傍晚时分,夜幕即将降临,夕阳西下,初冬残阳的一点余晖还映照在西方天际,令上空悬满了火烧一般的绚烂云彩。
潼关城墙上,孙传庭看着如潮水般退去的闯军,脸上没有劫后余生的喜悦,没有面对敌人的愤怒,只有眼眸中闪烁过的一丝不甘,以及冰冷的麻木。
他知道潼关守不住的。
因为最近两天实际上是李自成的试探性进攻,在摸潼关的底细。
而仅仅只是试探性的进攻,孙传庭就已经守得很吃力。
一旦被李自成摸清楚了情况,潼关必然覆灭在即。
为此他也只能轻拍城关女墙,闭上了眼睛,长叹道:“此或是我骨埋之地了。”
“报!”
就在这个时候,有士兵来指着关北方向道:“报!督师,关北出现一支军队,他们说来帮督师守城。”
“哦?”
孙传庭还以为是陕西官员或者秦王府想办法筹措过来的士兵,一时惊喜道:“有多少人?”
“约莫不到千余。”
“千余?是谁率领的,是黄世清还是王定?”
听到只有这么点人,孙传庭非常失望。
因为不管是奉命驻守商州的陕西右参议黄世清,还是正在后方筹集兵马的陕西总兵王定,手头上都已经没有什么兵马。
这意味着即便是他们临时筹措而来的军队,大概率也不是什么训练过的精锐之士,就算上了战场刚交战没马上溃败就已经不错了。
反观即便是他在陕西训练出来的数万精锐秦军,虽刚开始打得李自成节节败退,可一旦粮草供应不及时,马上就会出现哗变。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些人的作用恐怕跟民夫辅兵差不多,根本不可能上战场杀敌,何况才来这么一点人。
士兵摇摇头道:“小人问了,他们并未回答。”
“再去问。”
“是。”
传信的士兵随即回去传达命令。
但没过多久他又忽然跑了回来,再次向孙传庭报告道:“报,督师。他们说不用管他们是谁,只需督师知晓,依靠他们千余人就能击败李自成,若是不能击败,就斩他们的头,希望督师前去一见。”
“呵。”
孙传庭差点给气笑了,直接转过身背着手道:“那我倒是要去看看谁口气那么大。”
很快在卫士们的簇拥下,孙传庭到了潼关城北。
此刻城北关外,小朱棣依旧骑在马背上,抬起头看着这巍峨高大的潼关城。
由于潼关横在山岭隘口之间,李自成军队过不去,关北不需要防备,加上守关士兵太少,因此城墙上以及关门口能看到的防守士兵不超过二十个。
恐怕一支数百人的士兵就能攻上去了吧。
但这也足以见得孙传庭已经十分窘迫,不然的话李自成只要派几千人想办法迂回绕道,翻山越岭,或许就有机会从关北打进去。
不过历史上明天潼关就会失守,想来这已经不是孙传庭能够调动士兵防备的问题,而是正面守城都守不住的问题,因此倒是不那怪孙传庭对于关北的防御力量忽视。
片刻后孙传庭先是在城墙上方扫视了下方一眼,看到对方的服饰就皱起眉头。
并非明军服饰,而是一身古怪的浅绿色衣裳,外面还套了件黑色的,看起来像是棉甲一样的东西,身上甚至都没有佩刀,他们能击败李自成?
“你们是谁?”
孙传庭在上面高喊。
他愿意过来见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方并未进攻。
毕竟他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如果是敌人的话,恐怕早就已经打到了城北关城墙上。
“开一炮!”
小朱棣没有回答孙传庭的话,只是一挥手示意士兵拿出迫击炮来。
随即两个士兵从三轮车上取出迫击炮,迅速在地上架好,对着东北方向的荒野地瞄准,然后将炮弹塞入了掷弹筒当中。
“咚!”
一声轻响过后。
紧接着“咻”的破空声传来。
在孙传庭不解的眼神中,那枚炮弹落到了三里外的荒野地里,然后.
“砰!”
巨大的爆炸声响起。
恐怖的气浪波震得周围杂草向四周弯腰摇摆。
土石蓬蒿迸溅,硝烟与尘土升起三丈高,原地出现了一个至少得有半丈大小直径的圆坑。
城墙上的明军都瞪大了眼睛。
小朱棣对城墙上的孙传庭喊道:“能帮你守城否?”
孙传庭已是如梦初醒,看着小朱棣的眼睛已经在放光,连连点头,伸手挥舞道:“能能能,快,快开城门请壮士进城!”
对方没有攻城就证明了是友非敌。
有这样的利器,必然可以在守城战当中大放光彩。
在这一瞬间,孙传庭已经把小朱棣当成大明最后的希望,一根救命的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