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无差别屠戮?
就是方星河在动笔的时候,没有怜悯任何人,公平至极的血喷了每一个人。
甚至,为了增加顺畅感和酣畅感,他还刻意降低了文字阻拒性,务求让最学渣的孩子都能看懂。
这样做当然不好,很不厚道,但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就是奔着搞出一个大新闻去的。
嗯,得偿所愿了。
基本上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卧了个大草。
……全文如下……
你们是怎么看待青春的?
我的意思是,看到这行文字的所有人,你们有没有真正深刻地思考过青春的快乐和阵痛到底因何而来?
如果你们暂时还没有答案,那就听我的。
我先把结论戳在这儿,对不对没得商量,但是你们可以尽情抬杠。
——青春期的快乐,100%来自于狗屁不是、啥也不懂、没心没肺、莽撞傻逼。
老子曾经曰过:精神病人思维广,二逼青年欢乐多。
你们瞧,贤人早就把这事说透了。
快乐最简单——别想那么多。
而所谓的青春期阵痛……真的,你们太爱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什么叫阵痛?那分明是一直在痛着。
上一代人因为疼得太厉害,精神上萎而不举、举而不硬、硬也就一下,所以搞出了伤痛文学,我在本届大赛的评委里看到了好几个熟悉的名字。
而我们这一代人,伤又伤得不深,痛又痛得不真,叫起来矫揉,哼哼时造作,我看,我们很有可能搞出来蛋疼文学。
但是不管区别有多大,我们两代人,以及夹在中间瑟瑟发抖毫无声量的70一代,青春期过得都不怎么样,这倒是真的。
据我观察,青春期之所以成为大多数人最难受的时期,根本原因在于,你们总是在取悦某些人或者某些事。
在家里扮演乖乖仔,以此来取悦父母,好少受一些唠叨甚至少挨胖揍。
在学校扮演懂事学生,以此来取悦老师,好获得表扬来满足刚刚初步盛放的虚荣心。
在爷爷奶奶面前嘴甜甜的,好多拿到一些零花钱——这钱肯定留不住,要不了多久就会变成小零食或者小画片,被送到某个男孩/女孩的嘴里或者收藏盒中。
写到这里时,掏裆忽然跟我硬犟:“这不叫取悦,这是多么纯粹的喜欢?你写的真庸俗!”
我不想浪费时间跟他掰扯,于是满脸慈祥的点头:“好好好,你对卢婷婷只是纯洁纯粹纯美无暇的喜欢,她天天拿白眼翻你是因为她暂时还没有领会到……”
“对!太他妈是那么回事了!”
掏裆兴高采烈的跑开了,嘴里不停嘟囔着:“不行,我得想个办法让她领会一下!”
我和暴富对视了一眼,颇有默契的同时摇头,然后他继续玩掌机,我继续写作文,掏裆则缠着多余陪他去卢婷婷楼下堵人家。
说是堵,其实更确切的描述是:像个没头苍蝇烫脚蚂蚱一样徘徊在家属区正门200米以外的弧形区域里自我陶醉。
万一真碰上了,敢冲人家笑笑都算他今天有种,带了懒子出门。
小男生的喜欢啊,真他妈可笑。
青春期不由自主的取悦习惯,更他妈可笑。
蛋疼的是,在我的所有朋友里,不止掏裆有这个毛病,暴富,多余,都一样。
掏裆之所以外号掏裆,不是因为他的本名叫党涛,而是因为常年穿着三角涤纶裤衩导致大腿根经常被勒得搔痒,时不时就要伸进去掏一掏,久而久之,每次打架他都习惯性的去掏对手的裆……妈的他可真变态。
我问过他为什么不换两条舒服的裤衩,他为难的回道:“我提过,我妈说:我看你像个新裤衩!”
多余本名叫余小多,他现在的父亲是继父,亲妈改嫁之后又生了一个弟弟,于是他在那个家里就变得很多余。
他一直在试图取悦那个继父,勤快,干很多活,小声讲话,尽最大的努力不从家里拿钱——上学期的书费还是我给他弄来的——妈的他可真多余。
我也问过他为什么不跟继父干一仗,他叹了口气:“他也挺辛苦的……”
暴富大名刘富,志向是像他的暴发户父亲一样,莫名其妙就有很多钱。
所以这货不爱学习,天天琢磨着“搞一票大的”,但是自己又不敢,于是总撺掇我,妈的他可真神经。
他的取悦对象最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老师同学,以及最重要的目标——我。
他曾经得意洋洋的对同伴们炫耀:“这才叫聪明!你看我什么时候吃过大亏?”
我只能默默竖起大拇指。
很好,你是最有生存智慧的那个。
毕竟他家里是真富,亏点小钱不算亏。
其实不止是他们在努力取悦我,很多同学都如此。
因为我是整个初中部的老大,我不欺负好好上学的老实孩子和女生,但我罩着所有混子。
别惊讶,我不知道在这方面是否有南北差异或者城乡之别,反正我们这儿是这样。
全县的所有初高中,没有一所不打架的。
我和一个女同学用学术态度讨论过这个问题,她是南方来的转校生,她说她们那边不打架,还说越是落后的地方,男孩子们的地盘意识就觉醒得越早。
当时的我出乎意料的冷静,我告诉她:“跟地盘关系不大,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和有些人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你越是祈求他们理解,他们就越会变本加厉的欺负你。现在也是一样的,你环顾周围,仔细想想,跟谁能讲通道理?”
她真的歪头想了想,然后认真看着我:“你。”
我断然否认:“我也不想讲道理,但是我打你一拳,你会哭很久,这实在太麻烦了,所以我选择和你讲道理,和那帮皮孩子抡拳头。”
她叹了口气:“你们这帮男生啊……”
就挺意味深长的。
我懒得琢磨她是什么意思,我只知道,当有人流露出想要捏咕你一下的意图时,你最好第一时间干回去,通过行动告诉他,狗日的你他妈惹错人了。
只要退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然后一点一点的把他们的胆子养起来,直到事情不可收拾。
后来她又问我:“你小时候跟谁讲理没讲通?”
我翻了个白眼:“管家婆啊你?亲我一下我就告诉你。”
她没亲,骂了我一声“流氓”,然后红着脸跑掉了。
噢,对了,她叫卢婷婷,掏裆拼命想要取悦的那个女孩。
后来她加入了我的小团体,变成了十三妹,天天喊我哥。
再后来,我长开了,越来越好看,于是再也不敢对她说“你亲我一下就如何如何”的屁话了,因为她真的会亲上来……她们都会,我的生存环境一天比一天危险,操!
抛开我和掏裆的颜值差距不提,我以为,一个人是否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是一种“自我意识”强烈与否所带来的吸引力和领导力。
否则为什么我是大哥,他们是小弟?
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我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真实有趣又酷又能打吗?
这部分原因肯定有,但更重要的是自我意识,也就是谁在拿主意,谁在执行,谁在兜底。
拿主意的肯定是头领,跑腿的自然是小弟,而又能拿主意又能兜底的才算好大哥。
这些东西不是谁规定的,当一个小团体逐渐成型,智慧者领军,勇毅者上位,奸猾者攀附,懦弱者吊尾……
自然而然,根本不需要开会,你是谁,就是谁。
很多同我一般大的孩子都意识不到,当你们在最应该好奇最应该肆意最应该勇敢无畏的年纪里,不去发掘自身的潜力,反而挖空心思地取悦一些最不值得取悦的人,这时候,你们用来构筑“自我”的心智体里最具灵性的那一部分就在逐渐枯萎了,剩下的,不过是庸碌的生存本能而已。
而我,我不取悦任何人。
至于为什么,这是一个挺复杂的演变过程。
简单讲,我在很小的时候可能取悦过,但是应该没能起到任何作用,因为我现在既没爹也没妈。
变成野孩子之后的几年,我渐渐搞明白了取悦他人和取悦自己的区别。
取悦他人是把获利的希望建立在别人对你的认可、喜欢、看重、怜悯……等等诸如此类的感情上。
而取悦自己是不断变强,然后去他妈的。
向外求,永远不如向内取。
前者不可控,后者伸手掏兜就行了,存了多少力量都是你自己的。
因为我的结论太过于简单粗暴,所以招致了很多不认同。
小弟们没有明着反对我,但都在为自己辩解。
OK,OK。
其实我完全同意在没有独立能力之前适当的取悦某些正确的人,以此来获得更好的生存体验,但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失去自我,同时也要快速建立起对于“是非对错”的分辨能力。
肆意生长的日子就这么几年,好的坏的一股脑灌过来,接受了什么、相信了什么、执行了什么,将最终决定我们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们有意识到这一点吗?
不管以前有没有,我相信,现在你们意识到了。
不用谢我。
现在我们来聊聊谁是值得取悦的人,谁不是,以及怎么样建立对是非对错的察知能力——这回可以谢了。
青春期正是青少年自我意识最强烈但也最受压制的时期,因为强烈,所以冒失。
于是大人们就会告诉你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初衷多半是好心,但理由总是“因为我们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长”,“因为我们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饭都多”……
好了,凡是不讲道理,而是一有争论苗头就用这一类固定句式来强行压制你们的,都是不值得取悦的人。
其中可能包括你们的父母老师长辈,或者说,正是这类最亲近的人才更容易用如此简单粗暴的固定范式来压制你们的天性。
这无关乎爱或不爱,爱能解决的问题可太他妈少了,愚蠢,固执,自私,经验主义,哪个是能够被爱解决的?
要记住,成年人并不一定很聪明,成年人的经验也并不总是正确。
他们的经验都是基于自身经历而得出,然而一个人的个人经历放大到整个世界中,永远单薄、永远片面、永远狭隘、永远表浅。
如果谁教育我的时候,说他是从历史中得到的经验教训,那我肯定愿意仔细听一听。
但是这帮成年人,有几个是把历史读明白了的?
更别提洞悉人性幽微、社会运转、政治格局、时代趋势了。
反正多余的继父只会冲他吼:“我供你吃供你穿,你他妈跟我犟什么嘴?”
所以我特别不喜欢多余的继父,但是那个男人确实辛辛苦苦的养着全家,除了偏心,没有特别坏的习惯,以至于我不能带人去套他麻袋,只好少接触,眼不见心不烦。
然后渐渐我发现,所有不值得取悦的人,通通都有一个共性——
他们始终都从一个固定的完全基于自身的视角出发,去教导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大哥,整个世界都他妈飘出去十里地了,你还站在原处比比划划,告诉我们要这样要那样,搞不搞笑?
《易传·系辞》里有一句讲变化的道理:“《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这回老祖宗真说了,意思是:世间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万事万物一直在变化。
有些人是真不懂,这叫做蠢。
有些人是装不懂,这叫做坏。
蠢人生怕我们吃亏,于是用他吃过无数亏而形成的宝贵掉坑经验,固执地把我们往所谓的正路上掰。
但是那些已经被社会驯化成某种固定形状的中年残尸、中年木偶、中年小丑们总是意识不到,其实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正确区分对错好坏。
我不知道要怎样的残酷结局才能让他们明白,一旦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建立起辩证思维体系的框架,等到30岁以后就来不及再改了,这恰好就是当父母的年纪。
而坏人生怕我们太聪明,最终超越他,取代他,破坏他的算盘谋划,于是孜孜不倦的把我们往邪路上赶,如果毁掉的孩子足够多,甚至还能在野爹那里领到赏钱,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你们以为我更讨厌坏人?
错了,其实我更厌蠢。
坏人终归是容易分辨的,多接触几回,大不了吃两回亏,总会察觉这帮狗杂种不怀好意。
然而蠢人不一样,尤其是那些打着“为我们好”旗号的亲长。
哇,真的是讲又讲不通,骂又骂不得,一反抗她就哭哭啼啼的诉说着“我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吗?”
这不只是烦,这简直是一种刑罚。
我妈还在的时候,她从不这样。
她只是不厌其烦的叮嘱我:“以后我不在了,你要坚强,也要独立,不要听别人怎么说,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我不能照顾你长大,也不希望你有多出息,就盼你快快乐乐的,做一个幸福的人。”
是她让我知道了纯粹的爱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我愈发反感那些莫名其妙的父母。
我们中国的好些父母其实是没有做好上岗准备的,他们不懂得如何尊重一个孩子,因为当他们也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同样没怎么尊重自己。
于是,蠢而不自知,坏而不自省,却要求孩子们全盘听从。
你听话,就是好孩子,你不听话,就是坏孩子。
这是什么?
他们说这是传承,不,照我说,这是规训。
规范,训练,这本身是个中性词,可有些大人却像训狗一样训我们。
这合理吗?
好吧这很合理。
因为青春期的我们经济不自由,所以只能把思想自由的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
当他们开明温柔善良时,你将得到的待遇是:“宝贝,这件事我们这样去做好不好?”
当他们固执愚蠢专横时,这狗日的青春就好像日了狗,恶心得一逼。
幸好幸好,我的青春没人压制了,我现在是一条野狗,想日谁就日谁。
所以如果你们也想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学会掌控两种情绪。
要么嘻嘻哈哈没心没肺,被谁当成狗来驯都别放在心上,反正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以后慢慢就好了,大不了年龄够了咱也生个孩子,接着驯他呗。
这是乐观。
要么在心里竖一块靶子,把不值得的人一个一个画上去,再一个一个干掉,从此只取悦自己。
这是愤怒。
乐观能够让你们感受不到疼,躲掉青春期阵痛,而愤怒能让你们把痛苦加倍奉还,拖着施与者一起疼。
怎么选都行,量力而为。
但如果你是一个铁废物,这也做不到那也做不到,只会哼哼唧唧哆哆嗦嗦战战兢兢,也有最后一条路——
以后别他妈拜神了,拜我。
反正你们总得讨好一个谁谁谁,是我总比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蠢逼强吧?
OK,现在我宣布,星河神教正式创立,我是你们的神王、教主、大司祭、精神导师和偶像,以后再有什么事想不开,就写封信塞在漂流瓶里,扔进家门口的臭水沟,我看到之后会亲笔回复。
教义你们自己去想,我都行。
最后,去搜一张我的照片,供起来每天早晚一炷香。
瓜果蛋糕啤酒烧鸡……贡品不限,想求啥求啥。
我不一定应,但是我的照片会一直对着你笑,四舍五入,是不是就等于我在倒贴笑脸为你发光发热了?
唉,你们这群被狗日了之后只会哭哭啼啼却不敢日回去的软蛋啊,真的,你们可太他妈需要我了。
最后的最后,如果对我有任何不满意,千万别躲在阴暗角落里唧唧歪歪的嘀咕我为什么这么狂,想问什么,站到我面前,捋直你的大舌头,当面问。
记得带上懒子出门,就这样。
完。
…………
啊,糟了,其实还没完,上面是正文,下面还有几句后记。
现在你们正确理解什么叫做愤怒了吗?
来,敌视我、憎恨我、审判我、打倒我吧!
我可太希望多点乐子了。
其实我也需要同类,但很可惜,你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配。
这不是我的悲哀,也不是社会的悲哀,更不必上升到民族之悲哀的程度,应该悲哀的仅仅只是你们这批小废物而已。
当然,我也不认可那帮蠢砖家坏叫兽们哔哔赖赖的80后垮掉一代,放什么狗屁呢?有我在,垮不了的。
所以尽管安心烂着吧,我不会带你飞,但是我允许你们看着我怎么飞。
直到你们也成为中年残尸、中年木偶、中年小丑的那一天。
【OVER,这回真完了,我爽了,你们呢?】
这篇作文的开篇300字,前面出现过一次,全文是第一次放出来。
没有叫你们重复订阅。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