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的时间,外界沸沸扬扬。
在90年代,文学仍然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所以当王硕以那种通俗易懂的调侃和讽刺性文字横空出世,便迅速成为一代人的导师和另一代人口中的文化流氓。
但哪怕是王硕,他也没有指着读者鼻子骂过,他只批评公众人物。
相比之下,方星河简直是个疯子,他的风格不但是青少年文学里从未有过的粗野,开了先河,甚至在立场上直接对自己的基本盘动刀,自然激起了更大的风波。
事先谁能想象得到?
在充满青春幻想和少女浪漫的新概念作文集里,忽然蹿出来一辆大卡车,横冲直撞的碾过去,那种猝不及防的酸爽和震撼……啧啧。
这正是方星河最初的目标之所在,虽然放到眼下的大好局势里略显癫狂,可是换个角度想,在这个破破烂烂的反一切时代里,癫狂或许不是最优解,但一定是最爽的解。
极致的黑红,于风暴中蔑视一切,不比循规蹈矩的被老家伙们指指点点痛快多了?
以后谁再敢倚老卖老,直接大嘴巴子抽过去,对不起,我癫的嘛!
……
下午,当他刚一进门,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新同学们小心翼翼看着他,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便如同看到了洪水猛兽。
好吧,他也确实像猛兽。
那种一人独行,且将余子皆视为非我同类的野性,真的很难不叫人畏惧。
不仅班里的好学生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哪怕是那些玩心重脾气爆的学渣,面对他的时候也显得畏畏缩缩。
在极致的安静中,迎来了下午的第1堂课。
语文老师正是班主任小老太太。
她一进门,第一时间看向后排角落,看到方星河之后,眼底浮起一抹笑意。
“今天这堂课,咱们进行作文赏析。”
方星河愕然抬头,只见小老太太掏出一本新概念作文集,悠然问:“还有谁没看过咱们班方星河同学的那篇《青春》?”
教室里没有一个人举手。
“很好,都看过了是吧?那咱们今天就聊聊它,刚好作者也在,咱们班的条件得天独厚,待会儿也让他讲一讲写作思路,呵呵!”
妈耶!
这是什么新型刑罚?
方哥心里疯狂吐槽,就感觉尬得一逼,脚趾头瞬间抠紧。
心理承受能力强大,并不意味着不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只是更能忍,也更能演罢了。
可是没辙啊,他也只能绷住表情,期待这帮小朋友别玩太尬的。
小老太太翻开书,开始朗读。
方哥浑身汗毛全竖,头皮一阵阵发麻,煎熬极了。
真的,这篇文章,你要是单看文字,那很好,很爽,很霸气,很释放。
可若是听着一个小老太太声情并茂的读出来……我的天呐!
比如那句:“唉,你们这群被狗日了之后只会哭哭啼啼却不敢日回去的软蛋啊,真的,你们可太他妈需要我了。”
用女声去读这种句子,听起来到底是什么感觉?
反正方星河一点都不想尝试。
他急忙举手:“王老师,一定得朗读吗?”
“对啊!”小老太太笑眯眯的,“不然怎么赏析?”
“那算了。”
方星河狠狠一咬牙,霍然起身:“您歇着,我自己读。”
“哟!真有干劲。”小老太太笑开了花,一边往旁边走一边招手,“那你来吧,作者亲自朗读,肯定更能体现出感情。”
方星河默默翻了个白眼,大步走向讲台。
从迈出第一步开始,他就在主动调整自身状态。
表演艺术中的核心概念:动作与规定情境。
斯氏体系要求演员在规定情境中真看、真听、真思索、真感觉、真行动。
而所有一切都指向一个根本素质:演员的信念感。
现在就是一个特殊的规定情境,而方星河作为演员,要进行规定的行动。
我相信现在的行动是正当的、有必要的,一点都不可笑……
影帝苗子以秒级的速度调整好心态,上台后,大大方方舒展体态,然后全力发动现有台词功底,真挚的信念在格氏发声方法的驱动下,整了一出澎湃的质朴戏剧。
当演员嘛,哪怕台词是“可她失去的是爱情啊”,该上也得上。
方星河没有任何刻意夸张,该是什么情绪,就是什么情绪——他自己深知文字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完全理解人物内心。
结果,原本念起来有点难以形容的文字,居然特别铿锵,又有韵律。
等到他朗读结束,王老师第一个鼓掌,带动全班同学一起鼓掌。
哗啦啦的掌声伴随着叫好声把他从表演状态拽回来,方星河细细琢磨着文学语言在台词中的构成形态和表演当中的台词-情绪展现,感到大有收获。
打开艺术面板一看,果然,台词和表演都有成长,各涨了2点。
掌声渐止,小老太太刚要开口,教室门却被推开了,刘大山矮胖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王老师,我耽误您一会儿。”
胖脸上喜气洋洋,冲着方星河招手:“小方,来一下,省台有重要事情要和你商量。”
……
来者是吉省卫视的副台长,县宣传口的领导和实验大校长陪同着,规格很高。
但事情本身却很简单。
“小方啊,台里想围绕你做一期新节目,你愿不愿意帮个忙?”
瞧瞧人家讲话多客气,但这正是因为方星河的文章——小爷贼狂,都给我乖一点。
像这种好事,他没有拒绝的理由,只是仍然要问清楚细节。
“具体是什么样的节目?”
“其实我们现在并没有完全确定。”副台长直言不讳,“反正台里不太倾向于那种一问一答的访谈式节目,感觉很难做出吸引力来,容易浪费你的影响力。”
哟,一点都不藏着啊,真就抱紧我硬蹭呗?
但问题是……
“做的太激烈,能过审吗?”
副台长有些愕然:“太激烈?还能怎么激烈?只要别胡乱爆粗口,想聊什么聊什么!”
噢,对了,现在这个时代,可是能够在电视台里播放黄暴血腥镜头的,虽然没有特别野,但是对比方星河熟悉的后世,艺术创作环境要宽松得多。
那妥了,我就喜欢不受限制的畅所欲言。
宣传领导冷不丁问:“小方,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或者偏好?”
方星河下意识想到了后来的《圆桌派》、《十三邀》、《非正式会谈》等谈话类节目,随后又把它们全都驱除脑海。
无剧本文化类聊天节目看似简单,其实对于主持人和嘉宾的要求实在太高,不是搞个形式就能复刻出来的。
那么根据现在的条件简化一下,他马上有思路了。
“一个控场的主持人,一个带来主话题的访谈嘉宾,两三个文化口的学者负责制造对立观点,三五十个现场观众,既可以提问,也可以对某些观点进行反驳。”
“哎哟!妙啊!”
副台长啪的一拍巴掌,兴奋不已。
“现场碰撞最容易带上脾气,咱们聊它两三个钟头,把最激烈的部分剪出来,肯定好看!”
宣传口领导点评:“即可以追逐社会热点,又可以追逐人物热点,选题特别灵活。”
校长主动帮忙查缺补漏:“如果主宾不是很擅长言辞,副嘉宾也可以一唱一和,各自扮演正方和反方,不影响话题推进。”
刘大山:“高啊,真高!”
唉……瞧瞧你这地位!
方星河仍然觉得,想把节目真正做好没那么容易,可他不准备扫兴,笑笑拉倒。
“小方,第一期主嘉宾肯定是你了,你对文化学者和观众有什么要求吗?”
“没有。”
“可以有的。”
副台长忍不住讲到最直白:“台里完全可以找两个欣赏你的学者,再把观众细心筛选一下,给你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没必要。”
方星河的拒绝,反而愈发坚决。
“只要有流程,有秩序,有我开口的机会,我不惧怕和任何人正面放对。全程一团和气,那还有什么精彩可言?”
房间里的大人们集体侧目,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乳虎虽幼,已有吞牛之气”。
“那好,我这就回去筹备节目。”
副台长茶也不喝了,匆匆起身。
“主持和嘉宾都好办,现场观众的筛选恐怕要费些时间,咱们长春就那么两所名校,太缺人才了,我们只能努力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别看这副台长很爱蹭,但是思维特别敏捷。
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观众应该请一些同龄人里的高材生,这样才能碰撞出最有意思的场面。
“您尽管放开选。”方星河马上喂他安心丸,“我不怕同龄人犀利有思想,他们越强越好,敌视我更好。”
一旦这个节目真能办好,那将极大满足方星河的宣传需要。
所以,为什么不往激烈了搞呢?
很多读者不了解1999年,以现在的思维眼光和见识去感受书里那个时代,观感上有偏差,这也正常。
当时文字上最叛逆的是王朔,互联网风格的群嘲文章尚未出现。
韩涵正是吃到第一代互联网的反传统红利,才火到那样的。
但是他们两个的文字烈度显然不如小方。
然后,家庭教育的“最高明珠”是《哈佛女孩刘某某》。
思想教育的潮流是极致反动。
城市和乡村的教育体系完全割裂,初中大分流、高中只保尖子生、大学实行精英教育。
2000年扩招后又出现新的妖蛾子,毕业=失业。纵观改革开放至今,戾气最重的时期绝不是现在的后疫情时代,恰恰是世纪交替阶段,98经济危机到08年的十年之间。
所以哪怕就生活在那个年代,个人体感也很难准确,地区差异、经济差异、环境差异都太大了。
这篇文章,是我精心给小方准备的洗粉文,完全针对于那个时代的种种特征,不要用现在的环境去代入,那就不准确了。
你非要讨论这篇文章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里牛不牛逼,那我只能承认,不牛哔,不如deepseek3秒的工作量,但我没用ds去跑,而是根据当时环境亲自写出来,达到文风统一的效果,这是建立在真实需求上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