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淮等五人从大朝会上回来之后,就一直沉默不语,气氛低气压到了极致。
这必然发生了什么,但包括陆游在内,没有参加大朝会之人想问却又不敢问。
到了最后还是罗怀言从好伙伴毕再遇口中打听出了大略情况,所有人就全都被宋国君臣的行止弄得目瞪口呆。
这就是万里大国的君臣?
这种那种发酵的情绪一直持续到杨沂中亲自颁发赏赐结束后,虞允文抵达都亭驿时方才彻底爆发了出来。
陆游直接上前握住了虞允文的双手,嘴唇蠕动着说道:“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赵构在自家臣子面前懦弱也就罢了,靖难大军以及身后的忠义军、天平军此时可都还算成独立势力,在外军面前如此失态,会让这些人如何看待中枢?
最典型的就是天平军贾瑞。
这厮现在如同人生观世界观受到了巨大冲击一般,面若死灰,呆坐不动。
短短几日就将一个张口官家,闭口万岁的大将搞成了这个样子,宋国中枢是他妈的有点本事的。
陆游为了团结山东诸将,可没少替宋国吹牛,什么官家宏志远毅,太子胸怀天下,这个相公刚直不阿,那个宰执勤政为民。
之前山东诸将接触的宋国人,除了魏胜、刘淮等北伐军将,就是在采石、巢县奋战的宋国勇士,许多人还觉得宋国不愧是万里大国,底蕴确实深厚。
结果山东诸将在建康城这个宋国临时权力中枢待了不到两天,宋国的底裤都被露了出来。
虞允文满脸苦涩,看着都亭驿中或坐或立的武人们,发现不仅仅是山东诸将,就连出身鄂州、池州、两淮等宋国将领都是面容复杂,默然不语。
而成闵与李显忠两人更是早早的就回到了各自房舍,闭门不出。
反倒是刘淮面色如常,与身侧几人低声议论着什么。
虞允文见状,也只能安抚陆游说道:“这是礼部思虑不周,时间紧迫,出了纰漏,接下之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安抚完陆游这个宋国铁杆之后,虞允文又走向了刘淮。
然而刘淮只是指了指身侧的位置:“虞相公,请饮一杯。”
案几之上,已经倒上了一杯清茶。
虞允文坐下之后,却也没有拿起茶盏,只是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否饮下此茶后,你我割席分座,从此之后就是敌非友?”
刘淮摇头失笑:“虞相公多虑了。”
说着,刘淮坐直身体,面容也变得肃然:“然则末将接下来却是有几问,若是虞相公都答不出,也莫要说什么恢复之志。
你在江南当你的太平相公,我自去山东与金贼决死。咱们也如同夫妻和离一般,一别两宽,各自欢喜如何?”
虞允文瞬间明白了,这是刘淮对宋国君臣彻底失望,只对虞允文还保留一丝指望,如果此时他应对不了,那么刘淮很有可能采取一些趁机攻取两淮以自肥之类的危险举动。
“刘大郎请问。”
刘淮清了清嗓子:“第一,岳飞岳元帅何时平反昭雪?”
虞允文没想到上来就是如此重大的问题,当即就举起茶盏,失声不语。
岳飞之死天下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谓‘天下冤之’莫过于此。
但在官方的说法中,岳飞依旧是那个拥兵自重,跋扈不前,不听调令的逆臣叛将。
正因为岳飞是因为主战而被冤杀,所以若是宋国朝廷想要从主和转变到主战的话,第一件事就是要为岳飞平反。
否则如何说服天下人宋国有收复失地之愿?
否则那些主战派武人如何能会不担心落得与岳飞一个下场?
但是这个问题又有些复杂,如果按照虞允文最近经常说的一句话,那就是应该从长计议。
一方面,这场冤案的因果虽然能安在秦桧那厮身上,却依旧是赵构一手打造的,想要让赵构自己推翻自己,实在是过于艰难了一些。
而且赵构此时变得主战原因是金国将刀把子架到了脖子上,不得已的狗急跳墙罢了。
明显人都能看出来,赵构依旧是那个主和派大头目。
另一方面则是更加难以启齿了。
现在赵构想要禅让的传言已经不是个秘密,虞允文想要将事情往后缓一缓,将平反岳飞的功劳安在赵昚身上,到时候立即就能为新君拉来主战派的支持。
这无关喜好,只是政治选择罢了,然而面对刘淮光明正大问出之时,虞允文根本难以正面回答,只能再次敷衍道:“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但老夫可以保证,必然会为岳鹏举平反昭雪。”
刘淮叹了口气:“虞相公,没有确切承诺时间,如何能让我相信?若是十年之后哪里还需要虞相公?我就自为之了。”
虞允文刚要再给承诺,刘淮就已经摆手:“此事暂且揭过。第二件事,完颜亮该如何处置,官家相公讨论出来了吗?”
虞允文闻言更加踟蹰。
对于完颜亮的处置,朝中其实都已经吵翻天了。
总的来说,意见大部分分为两种。
一是给他二圣的待遇,圈禁起来让他等死就行。
二是用完颜亮皇帝的身份做一些文章。
看起来很简单。
但集合了政治斗争之后,再小的事情都会变得麻烦混乱起来。
就比如说想用金国对待二圣手段来对付完颜亮的人,看起来都是在靖康耻之后气疯了的主战派。
但别忘了,金国也不全都是傻子,也是有军政方面的精英的,他们肯定会另立新君,用以维持在对抗宋国时的超然地位。
圈禁完颜亮很有可能是主和派为了讨好金国新君所用的手段。
而正因为金国要立新君,所以若是想要用完颜亮的身份作写文章,就一定要选在很好的时机。
想要干成这事,不仅仅要有一些外交手腕,更是要有军政能力,非得蔺相如、张仪这种人物不可。
更关键的是,内部不能掣肘。
但看宋国君臣这副德行,刘淮只觉得很悬。
完颜亮虽然是一张好牌,却是有时效性的。
等到金国新君站稳脚跟,就一点用处都没有了。
眼见虞允文默然不语,刘淮叹了一口气:“第三,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该如何?是要韬光养晦,整备力量,还是此刻就全军齐出?
若是韬光养晦,那何时北伐?
若是此时北伐,那主攻何处?”
虞允文只觉得额头生汗,复又张口结舌,难以言语起来。
这种军政大略,以宋国朝廷的政治效率,如果算上政治斗争,没有两三个月吵不出来,现在刘淮问他,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虞允文心中也在犯嘀咕,刘淮还真把自己当作一言九鼎的独相了吗?
刘淮见这个问题虞允文都回答不出来,只能再次微微摇头叹气:“虞相公,我还有最后一问。”
“且说来。”
“以虞相公之见,此时最为要紧之事是什么?”
刘淮说罢,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虞允文。
而这次虞允文却是毫不犹豫,并且说出出乎周围围观军将意料的一句话:“整饬两淮,万万不可耽搁春耕!”
话声一落,原本有些窃窃私语的院中瞬间一片寂静,随后靖难大军中几名农人出身的将官直接看向了刘淮,并且暗暗点头。
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农业才是第一位的。
一个正常的政府,天大的事情,都要给春耕让路!
刘淮看着虞允文的双眼,微笑不语。
而虞允文则是放下茶盏,探身握住了刘淮的右手:“刘大郎,我此番前来,就是为了此事而来的。”
刘淮举手阻止了虞允文的话,随后说道:“陆先生、辛五郎留下,其余人十步之外。”
张白鱼等人当即起身,与其余将领向外走去,并且将宋国将领也推搡到了一边。
偌大的院落中,很快就剩下刘淮等四人。
虞允文见状也不卖关子,直接正色说道:“我想要荆襄、江淮宣抚使的位置,还请刘大郎助我一臂之力。”
刘淮眯起了眼睛:“虞相公,你现在这个江淮宣抚使还不能做些大事吗?”
虞允文摇头:“这是权江淮宣抚使,只是个临时的职位,马上就要被收回,而接下来要接任之人,很有可能是同安郡王,杨沂中。”
刘淮想了想,同样摇头说道:“朝中不会答应的。”
虞允文饮了一口清茶:“确实不会答应,这个位置位高权重,杨沂中只是幸进之人,没甚大本事,如何能将国家大事托付于他?”
这也是朝中文武对杨沂中的一致看法。
这个人忠心是有的,但能力过于差了一些。
杨沂中最后一次统军出战,是跟着中兴四将之一张俊去对抗完颜兀术,在柘皋大胜之后,轻敌冒进,在濠州被打得全军覆没,仅以身免。
更之前,杨沂中甚至有过听到前方有埋伏,全军就直接溃散的经历。
如果让他主持襄樊与两淮军政,对金国进行战略反攻,那可就真的要出大事了。
而且,杨沂中是赵构的铁杆,执行的是赵构的意志,到时候能不能打起来还真的是两说,若是赵构膝盖一软,再次议和该如何是好?
“但这个职位不落在杨沂中头上,却并不意味着一定落在老夫的头上。”虞允文恳切说道:“若让别人得了这个位置,山东之地就要危险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金国的权力中心已经早在完颜亶时期就已经南移,到了此时若不是完颜亮瞎折腾,非得牵到汴梁来,金国首都早就应该定在燕京了。
事实上,历史上完颜雍继位之后,没有在自己起家之地辽阳府多待,而是马不停蹄的迁都燕京。
到时候河南地若是实在保不住,没了也就没了,但河北却是实打实不能再丢了!
而若是想要保住河北,就必须安定大名府,就必须收复山东东平府,到时候金国不再次出兵征讨山东就见鬼了。
除了虞允文,还有谁能真正的在山东需要的时候,从两淮出征,以配合刘淮等山东将领的攻势?
张浚吗?
在历史上,张浚所督的隆兴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且败得极其荒谬与凄惨。
这厮身为主帅兼相公,竟然连两名大将之间的矛盾都不能弥合,堪称废物至极。
而可以预见的则是,谁能在两淮主事,谁就可以联络乃至于掌握战力极强的山东义军,从而开疆拓土,收复失地。
江淮宣抚使一定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位。
想到这里,刘淮径直沉声询问:“虞相公要我如何去做?”
虞允文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一半,声音再次压低说道:“刘大郎只要肆意妄为即可,将水搅浑,反正你看不惯许多事,正好借着这般机会来梳理一番。”
既然刘淮除了虞允文谁都看不上,那就让他与各个势力都结仇即可,反正他现在作为大功臣,有着天大的政治优势,刘淮又不想在宋国充当宰执,为什么不用这种政治优势打压其余人呢?
就比如杨沂中。
若是刘淮带着山东诸将全都不同意杨沂中在两淮主政,那么杨沂中连少量的支持都不会有。
刘淮眼睛一凝,随即似笑非笑的说道:“难道我真的能肆意妄为?”
虞允文笑着摇头:“我相信大郎自有分寸。”
刘淮依旧保持着似笑非笑的模样:“还是虞相公知我啊。”
说着,刘淮笑容一肃:“虞相公,我知道你是有退路的,若是谋求主政两淮襄樊不成,还可以回老家蜀地,与吴璘吴太尉作勾兑。
但我们山东诸将只有一个山东,若虞相公真的不能为两淮作主,那么为天下计,末将说不得就要出手了。”
虞允文的神色也变得严肃:“刘大郎,我刚刚说了你有分寸,也愿你万万不可做逾矩之事,老夫也不是没有手段的。”
说罢,虞允文起身,对其余刘淮等三人拱了拱手,转身离去了。
陆游看着虞允文的背影,目露担忧:“虞相公这是什么意思?”
辛弃疾却是心若明镜,有些复杂的说道:“因为山东并不只是刘大郎说了算,还有我们东平军的耿节度,也还有忠义军的魏公。若是大郎手段过界,则虞相公就要拉住两方,一起对付大郎君了。”
陆游微微怔愣,随后摇头说道:“五郎,若是刘大郎真的与耿节度起了龃龉,你要站在哪一边?”
辛弃疾不答,却直接反问:“陆先生,若是忠宋与北伐不可兼得,你又要站在哪一边呢?”
两名文豪同时叹息不已。
刘淮回过神来,见到陆、辛二人如此神态,有些好笑的说道:“莫要说这些有的没的。召集众将,先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