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明假皇孙 > 41 黄子澄的阳谋

41 黄子澄的阳谋

    朱允熥放下笔,

    将算术卷子整理好,放在一角,方便太监取走。

    然后坦然起身,理理衣服。

    幸好,题目都做完了,只是没有及时检查。

    他很清楚,黄子澄这就是在坑他。

    这可是在谨身殿!

    黄子澄的做派,看似很蠢,其实很有用。

    一点风险都没有!

    明明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朱允熥却无法自证清白。

    没有摄像头,

    没有人证,

    黄子澄的指认就是证据。

    即便有人作证,但是也和黄子澄一样,都是【空口无凭】。

    一边是探花郎、翰林院编撰,一边是十几岁的孩子,

    黄子澄还是东宫伴读,

    他来指认东宫的孩子,可信性就更强了。

    更何况,朱允熥之前名声不佳,太顽劣!

    没有名声,就没有信誉!

    陛下、重臣会相信谁,就不言而喻了。

    淮西勋贵都不好辩解。

    这就是黄子澄的阳谋。

    明知你是无辜的,偏要陷害你,就在陛下的眼皮底下,

    而你却无力证明清白。

    ~

    朱允熥看着黄子澄,沉声问道:

    “黄编撰,你确认本王说话了?”

    黄子澄以为他会暴怒,没想到如此沉静。

    这份冷静,让黄子澄心里一阵发慌,

    黄子澄目光躲闪,侧身礼让,

    “三位贵人,请吧!”

    朱允熥没再争论,

    这种事多说无益,争论下去,只会越描越黑。

    不如静观其变。

    敢在陛下面前污蔑皇孙!

    这就是典型的灯下黑!

    心中也重新认识了黄子澄,这人胆子能包天!

    朱植有些愧疚,冲他拱拱手,

    “熥侄儿,是我连累你了!”

    “无妨。”朱允熥冲他摆摆手。

    黄子澄面不改色,径直带着他们三个人来到御案前,

    “陛下,人已经带来了。”

    朱元璋看着奏折,头也不抬,只是“嗯”了一声。

    大太监周云奇走了过来,低声道:

    “两位王爷,殿下,请候着吧!”

    朱允熥看到他,不用问也能将人和名字对上。

    他不由地想起了武术老师,周云海。

    两个人的名字就差一个字,难道是兄弟?

    下次见了周先生,得问一问。

    黄子澄冲朱元璋躬身施礼,后退几步,转身回去监考了。

    朱允熥三个人就站在御案前。

    朱元璋无视了三小只,完全沉浸在了工作中,一本奏折接着一本奏折,

    有的扫一眼就写了批语;

    有的反复地看,甚至揉揉额头,沉思片刻,写批语也十分慎重。

    朱允熥依然看不到他的脸,

    最多只能看到嵌着皱纹的额头。

    自始至终,老朱的表情都没有变化,如一潭死水,看不出喜怒哀乐。

    朱允熥心中感慨,

    这就是上位者,喜怒不形于色,

    让人无法揣摩他的内心想法。

    ~

    三个人静静地站着。

    朱植已经放松下来,不再紧张。

    大殿很安静,偶尔“啪”的一声轻响,那是朱元璋丢奏折的声音。

    又过了盏茶时间,

    不远处传来黄子澄的声音,

    “时间到!”

    “请放下笔!”

    “请将卷子放在桌子的一角。”

    “请排好队列,这次站成两排。”

    西边传来一阵挪凳子的声音,有人在小声交流。

    黄子澄急忙低声喝止:

    “肃静!”

    时候不大,黄子澄带着学生来了,就站在朱允熥他们的后面。

    朱允炆就在朱允熥的正后方。

    看着被罚站的弟弟,朱允炆心中十分畅快。

    众人在安静地等候。

    一旁的两位先生在批阅考卷。

    一炷香后,阎思文批阅的默写先完成了。

    他抱着一叠试卷走到御案旁,躬身道:

    “陛下,默写的卷子,臣已经都看过了。”

    朱元璋终于抬起头,

    “哦,都默的怎么样啊?”

    阎思文恭敬地回道:

    “总体水平都很好,都默写出来了。”

    “差别就在于错误的多少,字体是否工整。”

    “臣将前三名放在了最上面,”

    “第一名完全没有错误,字虽然稚嫩,但是隐约有华美、圆融的迹象。”

    “第二名没有错误,书法如行云流水。”

    “第三名有一处错误,字写的刚劲有力。”

    朱元璋微微颔首,

    “好!朕看一看。”

    周云奇上前接过了考卷。

    阎思文退到了一旁。

    ~

    朱允熥终于看到了朱元璋的脸。

    绝不是传闻中的鞋拔子脸,更没有像北斗七星一样排列的黑点。

    国字脸,大眼睛,

    红脸膛,

    脸上皱纹并不多,

    目光炯炯,

    年轻时一定是个帅哥。

    声音浑厚,并不严厉,但是散发的是上位者的气势,依然给人以很强的压迫感。

    朱允熥心中叹息,

    压力其实不是来自人,

    而是来自绝对的权力,皇权!

    ~

    “咱先看看探花郎的。”

    朱元璋抽出了第三份,看了一眼名字。

    “哦,字还算工整,是权儿的。”

    站着的同学纷纷看向朱权,

    朱权有些得意,袖子里双手握拳,有些紧张。

    朱元璋叫道:

    “权儿!”

    朱松急忙出列,上前拱手施礼,

    “臣拜见父皇陛下!”

    朱元璋点点头,

    “很不错,赏!”

    一名宫女端着盘子走了过来。

    朱权揭开红绸,里面是一块宫内监造的墨锭。

    朱权急忙谢恩。

    “嗯!退下吧!”朱元璋点点头,又抽出第二份卷子。

    “看这个字体,应该是松儿的。”

    看了一侧的名字,果然是朱松。

    朱松是班里的学霸,他印象比较深刻。

    “松儿,过来!”

    朱松有些腼腆,又有些兴奋,急忙出列上前,拱手施礼。

    “松儿默的好!字也有很大进步!”

    “赏!”

    朱松的奖品是一个上等的端砚。

    朱松喜笑颜开,小脸通红。

    对于书呆子,文房四宝这类奖品最对胃口。

    朱松谢恩后,拿着端砚下去了。

    第三名、第二名都名花有主了,只剩下第一名。

    朱允炆很紧张,会不会是自己?

    好像除了自己,别人也没实力争夺第一名了吧?

    ~

    朱元璋拿出了第一名的卷子,

    “咱看看状元郎的卷子。”

    “阎卿说的没错,字写的很稚嫩。”

    “不过,字的形体不错。”

    “这已经有台阁体的影子了!”

    岁数大了,他眼睛的余光扫了名字,看到了“朱允”。

    这里就两个带“允”字的,

    朱允熥就算了。

    那个学渣,能默出来,默写的字先生能辨认,咱就谢天谢地了。

    那就是朱允炆的。

    朱元璋微微颔首,

    “炆儿的字练的不错,隐隐有自成一派的迹象。”

    朱允炆挺起小胸膛,像只骄傲的小公鸡。

    自成一派!

    皇爷爷的评价太高了。

    朱允炆的心里喝蜜一般甜。

    我可是第一名哦!

    我的奖品是什么呢?

    在叫人颁奖之前,朱元璋习惯性地看向名字,

    朱允炆……不对!

    不是“炆”!

    是“熥”!

    连看了几遍,终于确定了是“朱允熥”。

    窝滴孩嘞!

    差点张冠李戴了!

    他终于抬起头,看向嫡孙子,

    朱允熥。

    朱允熥一身鲜艳的红色常服,瘦高的个子,神色平静。

    朱元璋又看看卷子,

    这个学渣,进步神速啊!

    就是太调皮了,竟然私下跑去打猎,差点摔死,

    今天要修理的几只小猴子中,这只是重点,

    可是他考这么好,咱还怎么揍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