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明假皇孙 > 52 你被禁足了!

52 你被禁足了!

    夜色深深。

    吕氏坐在景阳宫的大殿上。

    四周影影绰绰。

    小韩子跪在下面,正在禀报朱允熥的一举一动。

    小韩子的神情有些不对,竟然抬头看着她笑。

    吕氏大怒,

    “没规矩的狗奴才!不许笑!”

    小韩子笑的更厉害了,

    嘴张的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血盆大口,

    似乎要吞噬一切。

    明明没有笑声,吕氏却感觉脑瓜子一阵刺痛。

    吕氏急忙大叫:

    “来人!来人呐!快来救驾!”

    没人理会。

    景阳宫似乎只有他们两个。

    小韩子的血盆大口似乎在嘀咕什么,

    “吃虾”?

    “殿下”?

    完全听不清楚。

    小韩子的笑十分诡异,似乎是嘲讽,似乎是得意。

    吕氏想跑,可是双腿软绵绵的,使不上劲。

    用力大喊,明明嘴张的很大,声音却小的像蚊子叫。

    吕氏急的满身大汗。

    小韩子在蠕动过来,身上鲜血淋漓。

    吕氏徒劳地张着嘴,无声尖叫,恐怖让她几乎崩溃。

    突然,

    她睁开眼睛。

    看着帐顶,大口喘息,心在狂跳。

    竟然是一场噩梦。

    小韩子早被打死了。

    黑暗中,外面隐约有光。

    吕氏很害怕,急忙叫了一声,

    “来一杯水。”

    她并不渴,但是想要个人过来陪着。

    一个宫女捧着水进来了。

    吕氏凑过去,抿了一口。

    “什么时辰了?”

    “回禀娘娘,寅时末了。”

    “不睡了。”吕氏掀开被子,睡衣被汗浸透了,贴在身上冷冰冰的,

    “准备热汤,本宫要沐浴。”

    再过半个时辰,炆儿也该起床上学了。

    宫女急忙上前,搀扶着她站起身。

    灯笼次第点上。

    景阳宫苏醒了,四处灯火通明。

    吕氏终于心安了。

    沐浴更衣后,她坐在梳妆台前。

    依然有些心悸。

    她又想起了小韩子临死前的笑,他肯定知道什么!

    吕氏叮嘱郑嬷嬷:

    “宫门一开,你就去锦衣卫衙门,让他们尽快抄录,就说本宫急着看。”

    锦衣卫去勘察过坠崖现场。

    之前,她不关心朱允熥的死活,就没有过问。

    现在,

    她恨不得卷宗就铺在面前。

    ~

    乾清宫。

    朱元璋早已经起床,在看奏折。

    周云奇走了过来,

    “殿下,户部尚书茹太素求见。”

    朱元璋看看天色,宫禁也就刚开吧?

    “宣!”

    他想起来了,是自己让茹尚书一早来的,送来孩子们观政的分配名单。。

    茹太素不紧不慢地进殿,躬身施礼,

    “臣……”

    朱元璋连连摆手,

    “免礼,说吧。”

    茹太素从袖子里摸出一本奏折,双手奉上,

    “陛下,昨日下午商定要请皇子皇孙观政,根据陛下圈定的名单,臣做了分配,还请陛下圣裁。”

    “呈上来!”

    周云奇急忙上前,接过奏折,转呈给朱元璋。

    朱元璋翻看起来。

    第一组,主要是朱权、朱植、朱松。

    他们全都是皇子,且已经封王了。

    第二组,朱允炆、朱允熥、……

    朱元璋拿起了御笔,将两人分去了不同组。

    这两个孙子,关系太差了。

    放在一起,难免再起冲突。

    在宫里闹也就罢了,不过是个笑话;

    要是在外闹,丢的就是皇家的脸面。

    看到最后,他没再做其他改动。

    “茹卿,朕略调了一下,你看看吧。”

    茹太素看了一眼改动的地方,

    “臣遵旨!”

    茹太素告退了。

    他要去宫外等着上朝。

    朱元璋吩咐周云奇:

    “云奇,按照这个顺序,命人去各宫里传朕口谕,第一组明天就开始。”

    周云奇躬身领旨,

    “老奴领旨!这就派人一一将旨意送到。”

    朱元璋又问道:“昨晚,朕吩咐的牙牌完工了吗?”

    “陛下,司礼监连夜赶工,尚宝司检核无误,已经送到老奴这里了。”

    说着,他掏出一块金牌奉上。

    朱元璋接过仔细端详,文字没有错误,摩挲一下,边角都十分光滑。

    “很好!”

    “去传口谕吧。”

    周云奇奉旨退下了。

    ~

    天光放亮。

    朱允熥已经结束了习武。

    回到院子,沐浴的时候才想起来,只顾着习武,忘记问问周云海,他和大太监周云奇是兄弟吗。

    冲洗干净,拿起浴巾擦拭水珠。

    突然,他将浴巾裹在身上,警惕地看向房门。

    外面似乎有人在窥探。

    连洗澡都不放过了吗?

    朱允熥大步向房门走去,外面传来慌乱的脚步声。

    朱允熥摇摇头,转身回去穿了衣服。

    坐在餐桌前,朱允熥安心吃饭,没有询问是谁在看,问了也不会有结果。

    早晨伺候早膳的是杏花。

    杏花盛了碗热奶,送到他的面前,小声道:

    “她们要看你背后的痣。”

    放下碗,杏花退了回去,用力绞着手,尽力保持平静。

    朱允熥面不改色,其实早已悚然心惊,吕氏怀疑他了!

    吃过早膳,朱允熥起身换了衣服。

    该去上学了。

    人还没出院子,大本堂来了一个太监,大本堂今天放假。

    朱允熥想了想,吩咐钱嬷嬷,

    “准备一下,本王要出宫一趟。”

    钱嬷嬷有些为难,

    “太子妃娘娘不许您在月内骑马,还有十几天呢。”

    朱允熥点点头,

    “本王记得,步行就是了。”

    “殿下没有出入宫禁的牙牌,您要向娘娘请旨。”钱嬷嬷提醒道。

    “本王现在就去。”

    说着话,他已经出了院子。

    钱嬷嬷犹豫了一下,急忙跟了上去,

    “殿下,奴婢恰好有事要去景阳宫,那就陪您去吧。”

    她猜测娘娘不会同意的,

    那时,她就出面,哄朱允熥回来。

    ~

    景阳宫。

    朱允炆正在用早膳。

    大本堂的消息来了,今天放假。

    朱允炆忍不住欢呼起来。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问吕氏:

    “母亲,孩儿能出宫玩吗?”

    吕氏看着他希冀的目光,心里一软,

    “把字练了,就放你出宫。”

    朱允炆眉开眼笑,吃饭都快了不少。

    郑嬷嬷前来告退,

    “娘娘,宫禁开了,老奴现在就去锦衣卫衙门。”

    吕氏对郑嬷嬷道:

    “朱允熥肯定也想出去耍的。”

    “你先去开国公府,告诉蓝老太君,本宫将朱允熥禁足了。”

    “之后再去衙门!”

    郑嬷嬷领了懿旨出去了。

    太监进来禀报,

    “三殿下来给娘娘请安!”

    吕氏冷笑,这是来要出宫许可的吧?

    “让他回吧,本宫不……”

    她没说下去,因为朱允熥已经进殿了。

    钱嬷嬷紧随其后,低声劝道:

    “殿下,还是等通禀吧。”

    朱允熥丝毫没有理会,一味向前走。

    吕氏有些恼怒,过去他都是在外候着,等着通传。

    可是她又不能发火。

    自己是母妃,可以用“孝”的大义镇压朱允熥。

    可是,这也圈住了自己,

    就像现在,儿子见母亲,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直接进来。

    过去的“他”才是不正常的,是被驯服的。

    朱允熥上前施礼,

    “孩儿给母亲请安!”

    “安!”吕氏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耐烦溢于言表。

    吕氏趁机仔细打量。

    可是她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甚至越仔细看,过去的印象越模糊,

    因为她就没正眼看过几次。

    朱允熥开门见山,“母亲,孩儿今天想出宫一趟。”

    “不许!”

    “孩儿要给太平王夫人请安!”

    “不许!本宫已经派人告诉蓝老太君,你因为私自打猎,被禁足了。”

    吕氏冷冷地回道。

    心里充满了报复的快意。

    再能折腾,你也是本宫的“儿子”,本宫可以随意限制你的行动。

    朱允熥平静地回道,

    “孩儿知道了。”

    “孩儿告退!”

    朱允熥告退了,没有丝毫犹豫。

    吕氏冷哼一声,

    没说遵命,也没有抗议,这是要干什么?

    不管你有什么想法,你都得给本宫憋着!

    蓝老太君也只能憋着!

    吕氏心中无比舒畅,终于出了口恶气。

    她示意钱嬷嬷,

    “你跟上看看。”

    ~

    出了景阳宫。

    钱嬷嬷看到朱允熥没有回院子,而是一路向北。

    “殿下,您去哪里?”

    “本王去找陛下,请旨出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